“扫码进团福利”
这句话看起来眼熟吗?
都是套路!都是骗局!
贵州一中学生陷入网络骗局
一小时内被骗17万多元!
类似的事件不止一次
广州越秀区的一名小学生也被招募
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男孩1小时内被骗17万余元
小刘是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的一个男孩,今年15岁。钱被骗后,他非常懊悔。
“我要去工作,把钱赚回来。”小男孩坚定地说。
8月2日下午,他在家里玩她的继母张女士的手机。短短一个小时,她刷出了三张银行卡、鲜花、余额宝、微信零钱等。在张女士的手机上,共计17万余元。
张女士介绍,她平时做一些小生意。那天回家后,小刘说想玩手机,就给了他。
小刘和群主聊天
流水账显示,在张女士的17万余元中,1小时内,10万元用于购买100万Tik Tok元,9800元用于购买酷秀98万元,1998元用于YY直播,1999元用于超市.
张女士说,这些费用不是小刘拿的,而是他被骗了。
双方聊天记录
抖音偶遇游戏主播
8月2日下午,小刘在家里刷Tik Tok的时候,发现一个游戏主播在玩游戏直播。
小刘通常喜欢玩这个游戏。他说,广播员在直播中给了一个二维码,说他进群就可以领取福利,小刘通过这个二维码加入了一个QQ群。只有这个QQ群的主人可以发言,其他人禁止发言。进群后看到群主发消息说想领福利的可以加群主私聊。
小刘的QQ聊天记录显示,他添加群主后,群主私下聊天,问他要不要领取福利。在得到小刘肯定的回答后,对方向小刘索要游戏账号和密码。
一开始小刘犹豫了,怕对方偷号,但对方说小刘需要按照他的指示才能领取福利。
消费者账单
不停扫码,男孩1小时扫走17万余元
根据小刘与群主的聊天记录,小刘确认想要领取福利后,群主要求小刘用父母的手机微信登录领取福利。小刘说,她只能拿到继母张女士的手机。
拿到张女士的手机后,对方给了小刘一一个二维码,让小刘用继母的手机扫描二维码。记录显示,张女士的手机登录了网页。
群主告诉小刘需要发一个小红包,并问她的后妈付款密码是什么。小刘做到了。“他通常在网上买东西,我想我可能会告诉他几美元。”张女士说。
后来群主不停发“支付二维码”,让小刘用张女士的手机扫码。这时小刘只知道扫码的事,却不知道扫码后发生了什么。
下午6点半,张女士发现手机里的三张银行卡、鲜花、微信余额、支付宝余额被刷走了17万多元。他们立即去当地派出所报警。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ont-size:15px;">无独有偶,广州有一名小学生也中了类似骗局的当,被骗走1万多元。“叫声姐姐,零花钱我包了!”
小学生扫码进群,被骗万余元
7月28日晚,小学6年级的小胡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条视频,视频中一名女子说: “加入QQ群,私信叫我一声姐姐,零花钱我包了” ,然后画面中显示了一个QQ群号码。 小胡信以为真,加入这个叫“进群满一百人开始送”的QQ群。
进群后,群主在群里发了一个小视频,叫群成员识别视频里的二维码,只要跟着视频指引操作,就可以获得5888元的红包。 小胡扫码后按照视频要求输入234.01,此时发现是向对方付款,群主解释说不会真的扣款,只是一个流程的演示。
当小胡输入密码后,发现微信内的钱包被扣款,此时群主以帮其退款为由,让小胡添加另一个工作人员的QQ,工作人员辩称系统检测到小胡是未成年人,退款需要用其父母的手机进行扫码确认。
于是,小胡瞒着爸爸,以做作业要用手机为由拿到了爸爸的手机,随后按照对方指引,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借呗, 多次向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账号转账共计1万余元 。看到钱一次次转给对方都没有退回,小胡慌了,只好把经过告诉了妈妈。最后,小胡在家长的陪同下选择了报警。
目前,越秀警方已立案展开调查。
警方提醒:
中小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教育,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子设备进行检查,卸载不必要的软件,同时做好自身网上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当孩子需要使用家长手机时,尽量陪伴身边,教育孩子一旦受到侵害,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责备要隐瞒。
来源: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广州日报
(来源:广州日报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