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长春金赛是国企吗 长春市超达创业园

中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成长。有29颗著名的“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企业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独角兽企业”,建成了全国重要的航天科普教育基地;

东北地区首家华为长春研究院在此成立,将与吉林大学在5G、光学、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汽车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科研创新合作;华为长春云计算数据中心、华为云(长春)联合创新中心已全面运营,数字赋能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

国内第一家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企业长春金赛制药有限公司诞生于此。人类生长激素研发能力全球领先,生产规模亚洲第一;

生物医药行业龙头企业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市值最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选福布斯“2021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50强;

东北地区第一台自主安全笔记本电脑在这里下线,中国长城(吉林)计算机智能制造基地成为东北地区第一家自主安全笔记本电脑制造商;

东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法院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落户长春新区,未来将打造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集群;

上交所在吉林省的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落户新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成为吉林省首个科创板上市公司,全区培育上市公司14家;

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单位,率先在省市推行“最多跑一次”“标准承诺制”等改革。“政务服务站”“证照分离”等多项改革已被各省市列入。在全省试点推广;

长春龙翔国际商务中心项目是东北地区在建体量最大、建设效率最高的超大型商业城市综合体,将于明年投入使用;被誉为“长春光谷”的长治光谷,将在“十四五”末成为我省第一个产值超百亿的光电产业园,为我省打造千亿级光电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更宽更合理,更厚更薄。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深化改革等领域。一个又一个记录,一张又一张名片,展现了长春新区创业奋进的动力,创新发展奋进的活力,根深蒂固、蒸蒸日上的实力。“十三五”期间,长春新区GDP年均增长8.2%,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3%;2020年,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GDP和规管产业增速分别排名第4和第3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领跑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

长春市委常委、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李仲彬说:“创新是长春新区最珍贵的基因,是长春新区最闪亮的名片。”长春新区始终把创新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第一步”,扎实推进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目前,新区共有国家级R&D机构5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3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0余家,打造了“环济大双创生态圈”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各类孵化载体14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8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77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已得到通报

com/large/pgc-image/53054b6dbfff4f229c45eae28647eefb" />



企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长春新区始终坚持产业强区、项目立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特色园区为载体,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生物医药、IT、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到45个,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6户。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企业200余家,占全市82.4%。IT产业引进了华为科创中心、嘉诚信息等潜力较大项目,培育了奥来德、永利激光、希达电子等一批优质企业。航空航天产业集聚了上下游企业300多家。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了一汽奔腾、天合汽车等重点企业130余户,形成了产业链较为完整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长春新区聚焦“东北最优、全国一流”的目标,努力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以长春高新区为试点的“管委会+公司+园区”改革,入选了中国改革2020年度50个典型案例。动态调整扶持政策,完善科技、金融、人才等“8+3”政策体系,去年兑现政策扶持资金6.8亿元,今年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累计为671户企业兑现资金近6000万元。创新推出了“企业家座谈会+沙龙”、企业高管微信群、重点企业巡礼等特色服务,新区企业服务工作形成了系统化、特色化、协同化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正在从制度层面向文化层面跃升。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新的历史征程中,长春新区将砥砺前行、永不停息,依托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为省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