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电饭煲的发展 美的电饭煲创业史

美的1968年成立于中国广东,现在是一个全球性的技术集团,涵盖四个业务领域:消费电子、暖通空调、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以及创新业务。在全球拥有约200家子公司,约15万名员工,业务涉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的坚持“完美科技,完美生活”的企业愿景,以“链接人与万物,启迪美好世界”为使命,恪守“敢知未来、——、志存高远、务实奋进、拥抱合作、变革创新”的价值观,整合全球资源,推动技术创新,每年为全球4亿多用户、各领域重要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努力创造

美的连续四年上榜《财富》财富500强,2019年排名第312位。

一、了解美的,了解美的创始人

1、创始人何亨健

何香健,1942年出生于广东顺德,今年78岁。他是一个典型的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只有小学学历。他很早就辍学去当农民,做工厂工人和收银员。

根据胡润研究院2019年10月10日发布的《2019胡润百富榜》,当时77岁的何香健和他的儿子何剑锋以1800亿元排名第四,是历史上何香健在胡润百富榜的最高排名,也是2019年榜单中制造业的最高排名。

2020年2月26日,何香健家族以1820亿元财富排名《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第41位。2020年4月7日,何香健以216亿美元财富排名《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36位。

何香健虽然是从制造业起家,但是非常重视资本。

何恒健

2、美的的前世今生

(1)努力创业,并在1968年至1975年间成立了塑料生产集团

1968年5月,26岁的何香健带领23名居民通过生产资料和自助创业。他们每人以贷款的方式投资50元,再从各种渠道筹集5000元,成立了“北郊街道办事处塑料生产组”。何香健任组长,开启了“美丽”的商业历史。

筹款收据

美的新成立的“北大街办事处塑料生产组”是一个小作坊,生产场地约20,环境极差。

生产车间

早期简单的生产工具

随后的十年里,何香健背着玻璃瓶和塑料盖寻找市场。为了卖产品,他日夜坐火车跑到全国各地,睡在澡堂和车站,吃着难以下咽的干粮或干脆挨饿。在此期间,他锻炼了自己对市场敏感的嗅觉。因此,在生产了药用玻璃瓶和塑料盖后,我们开始为一些企业制造一些发电机配件。

e/121dede651f2440b95752dccb4d5012f" />

早起生产的玻璃瓶和塑料盖


(2)1975~1976生产塑料、金属制品


1975年12月正式更名为“顺德县北滘社塑料金属制品厂”,转为公社企业。自有资金超10万。


(3)1976~1978生产汽车配件


1976年5月正式更名为“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主要生产汽车挂车刹车阀等产品,兼营汽车橡胶配件。


1978年,何享健第一次乘飞机出差东北三省,和前来送行的何剑峰合影于广州白云机场


(4)1978~1980生产电球(发电机)


1977年何享健被组织提拔为北滘公社工交办副主任。1979年何享健被调回工厂担任厂长,工厂进入新的发展期。


(5)迅速发展1980~1983涉足家电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美的今天”


在1980年,12年的时候,美的这个最初作坊起家的小厂的进行了重大转变,开始制造风扇,进入行业,1985年,美的又进入了空调业。


1980年11月生产出第一台40厘米金属台扇




1980年,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


1981年3月,决定申请注册“美的”商标。


1984年6月,成立“顺德县美的家用电器公司”,经营业务以风扇为主


(6)1985年学习国外技术和管理


1985年5月,公司组成考察团到代表当时世界家电业最高水平的日本考察。此后,美的引进日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开始与日本企业展开合作。也是在这一年,


(7)1985年-1990年推动空调产业


4月8日,美的成立了空调设备厂,开始了窗式空调机的组装生产。1988年美的电器公司实现产值1.24亿元,成为顺德县十家超亿元企业之一。


(8)1985年~1992 引进人才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的根据发展需要,大力引进了全国人才


(9)1992~1993 完成股份制改造


1992年,何享健成立美的集团,并进行内部股份制改造。


1993年,美的集团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


美的上市


它不仅是中国最早企业,还是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改组公司,创乡镇企业记录!


在1992年,随着南巡讲话,中国改革再度掀起热潮,中国经济迎来了新的高峰。


这一年,何享健依然毅然推动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造。1993年,美的在深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公司。绝对堪称当年的奇迹!


此后美的一路从顺德兴起,发展为国民级家电品牌,总市值超过4000亿元。美的空调的市占率长期霸占第一地位,在洗衣机、冰箱等多个家电品类也位居前三。


(10)1997~200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实施事业部制改革:“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分权经营模式。


(11)1998~2002 优化区域结构


1998年,美的收购安徽芜湖丽光空调厂,输出管理,实现当年扭亏为盈,为美的挺进华东辐射全国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


(12)2002~2010 推动收购兼并、合资合作


美的持续完善管理结构、区域结构、经营结构和市场结构,提升产品力、科技力、品牌力、服务力和营销力;推动跨区域发展,推动收购兼并;推动合资合作,加快全球化。


(13)2010-至今


美的着重推动战略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以消费者为中心,做好产品,提升增长质量,推动再发展。


3、何亨健的家族


现年78岁的何享健仍是家族当家人,共育有1子2女,其子何剑锋(现年52岁)已继承家业,两个女儿:何倩嫦、何倩兴。


独子何剑锋早年创业,后专注于投资行业,他目前为盈峰资本实控人,同时也是美的集团董事会成员之一。


大女儿何倩嫦实际控制了合肥百年模塑科技、会通新材等公司。2020年5月,会通新材向上交所递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材料,工商资料显示,何倩嫦直接持有会通新材34.01%的股权。


小女儿何倩兴和老公联手创办了“广东新的科技集团”,同时,她也是会通新材料的自然人股东。上述企业主要生产模具、塑胶制品,属于美的集团的上游产业。


4、美的传承


何享健没有将美的传给其子女,他曾表示为了谋划美的的可持续发展架构、打造百年老店,长期研究世界500强企业,从中总结了一条规律:很多企业的没落和家族式管理、传承脱不开关系。


1992年,一个从国企东风汽车辞掉铁饭碗的安徽男子,南下广东打工。首先去了深圳万科面试,结果没应聘上,后来辗转来到了佛山的一个小厂,做了内刊编辑的岗位


三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得大老板赏识,从此不断被提拔,一路升迁,历任广告经理、市场部长、营销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副总裁、CEO,直至代替老板的儿子,接任了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成为了第一把手。这个人就是美的现任董事长方洪波。


方洪波


2012年,何享健在70岁时退居二线,卸任了美的集团董事长,由方洪波接任董事长及总裁。放权给管理层后,有媒体写道:“虽然没事就会去美的总部转一转,但他从来不干预集团的行政管理。”


在“美的系”企业决策层里,没有何氏家族成员,包括何享健及他儿子何剑锋。何氏家族仅仅作为大股东存在,即使在持股方面,子女也都避开,形成“公公+儿媳”的持股组合。


据悉,美的集团控股股东为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5.49%。美的控股由何享健实际控制,持股94.55%。美的控股剩余的5.45%股份,则是由何享健儿媳卢德燕持有。


何享健唯一的儿子何剑锋,多年来无意涉足美的的经营,在2012年美的集团更朝换代中,仅以董事身份,位列在新一届美的集团董事会的10名成员之一。


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曾说: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了方洪波。


美的有今日的成就,可以说与方洪波有很大的关系。


何亨健(左)、方洪波(右)


二、小作坊,如何成为如今的千亿美的商业帝国


1、创始人何亨健敏锐的眼光和敢为先下先的魄力


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存活都离不开创始人的掌舵,美的从最初只是一家生产药用玻璃瓶和塑料盖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千亿企业,每一次的变革都是一次重生。敢为先下先,做时代的弄潮儿,不管是起初的创业还是股改上市,美的都是国内比较早的一批,美的也时刻走在了国际前列。


2、美的改革


美的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在企业的管理上,当时以何享健为首的管理层,并没有太高文化,而他本人仅有小学文化水平。


但是,何享健却是一个懂得不断创新、改革的领头人。


技术改革


1985年5月,何享健到日本考察业,与日本东芝空调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此后,又引进日本三洋电饭煲技术和意大利梅洛尼的电机技术,在不断引进并掌握技术的同时,美的也成立了自己的开发部门和研究机构,并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合作。


管理改革


——从臃肿拆分成事业部


任何一家公司从小变大都需要蜕变,每一次蜕变都需要对部门调整,而最起初的调整或许就是拆分事业部,提升作战能力。


1997年,美的遭遇有史以来最大一次困境,市场中遭遇败绩,经营业绩大幅滑坡。


当时,空调大王华宝由于业绩下滑和顺德市产业整合等原因被科龙收购,空调行业内和顺德企业界则风传美的也要被科龙收购的消息,此前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美的危机重重,也面临收购或是吞并。


这一次又显示出何享健的眼光和魄力,他和管理层决定对公司进行事业部拆分,每个事业部就是一个小的作战单元,大大提升了作战能力。成立五大事业部,经营全面自主,财务独立核算。这次调整意味着美的开启了对自家产品线的快速扩张。


这次事业部拆分,短短四年时间,业绩涨了四倍,2001年美的集团的销售收入突破140亿元。


——现代化制度


在事业部改制后,美的再一次的重生,各个事业部发展迅速。此后美的在全集团范围内推行员工持股制,企业的利益就是员工的利益,员工的利益就是企业的利益,这是国内企业比较早做的。


1997年实施事业部制改革:“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分权经营模式。


3、引进人才


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梯队,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重用人才是任何一家的文化。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的根据发展需要,大力引进了全国人才


1985年起,聘请国有企业技术骨干做美的“周末工程师”。


1991年美的引进华南理工大学马军博士,成为第一家引进博士的乡镇企业。


4、丰厚的待遇


对于优秀人才,何享健给予了极高的待遇。


同行人士非常羡慕美的经理人:“他们活得更像老板一样,而不是在给别人打工。


5、强大的产品、渠道和团队体系


1)产品体系


在产品领域“多元化、全球化、智能化”


关于多元化,美的选择了先在各产品线做到领先,再定位高端的路线。


关于全球化,美的选择了以资本运作手段打通多地区渠道,从面向C端再到拥抱B端。


关于智能化,美的着眼于未来,选择了互联网平台和先进制造两手一起抓,进军工业互联网。


2)渠道体系


每一个传统的企业,有一定规模必然有一个强大的渠道体系,美的和今天的格力、娃哈哈、立白等优秀传统企业一样也不例外。形成公司、经销商、l零售商三者利益捆绑,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渠道网络。


3)狼性的团队


狼性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团队精神,主要强调创新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一种主动奉行自然界优胜劣汰规则,优化集体的危机意识,从而在有限或劣势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求生存和求发展的手段。


美的像一匹不受控制的狼,四处出击,野蛮生长。


截至2016年,美的建有17个国内生产基地,12个海外生产基地


美的的成功不是偶然,千亿帝国的背后不是任何一个人能解读,任何一个角度的解读都是不全面的。


是的,生活可以更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