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喂猪股,创业板股王养猪的是哪个

目前,创业板已经迎来新一轮猪肉价格下行趋势。作为创业板市值最大的公司,广东石闻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闻股份”,300498,SZ)是否做好了应对本轮猪肉价格下跌的准备?对策是什么?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很多养殖企业都布局了这个布局,文股份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大多数线下门店都处于投资阶段,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目前,文生鲜门店的盈利情况如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你将如何成为第一家盈利的农业公司?

记者就上述问题联系了石闻有限公司秘书长,但未收到相关人士的回复。

性能多米诺

2016年获得创业板“最赚钱公司”称号的文股份,于7月14日披露了2017年半年报业绩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下降近80%,利润在16-19亿元之间。

针对业绩下滑的原因,温氏股份解释称,H7N9事件影响了家禽业,地方政府对活禽市场的管理日益严格。部分地区活禽市场关闭,不定时休息时间增加,导致活禽流通渠道受限,活禽产品整体市场形势持续低迷,销售价格降幅超预期,全行业遭受损失。公司养鸡业务也受到严重冲击,商品肉鸡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0.19%,养鸡行业经营业绩同比由盈转亏。

业绩的突然变化导致了文股份在第二天上午开盘时的股价变动。截至收盘,股价大幅下跌了7%。7月17日,受创业板大跌影响,文的股价再次下跌8%,创下年内新低。之后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

连续的股价下跌也给背后的持有基金带来了麻烦。根据Flush iFinD数据,截至一季度末,28家基金公司的51只基金产品持有闻股份6146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具体来看,郭芙基金持股数量最多,达到2002万股,占流通股的0.7%。此外,E基金和融通基金分别持有文股份1764万股和692万股,市值分别为5.8亿元和2.3亿元。

目前,文股份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均为个人,说明机构投资者受公司业绩变化影响较大。

如何打破“看天”

此前,有投资者在全景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询问温的股价。当时,温的走势先跌在猪肉板块。投资者的问题是:有什么坏消息吗?请谈谈今年H7N9对公司的影响。

文股份当时回应,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行业经历了多次H7N9事件,每一次公司化挑战为机遇,都变得越来越强。今年也不例外。公司愿确保大规模生产的稳定和企业的有序经营,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风险。

话虽如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看天气”仍然是农牧业生产中尚未攻克的一道坎。即使是文股份这个两市最大的农牧类上市公司,创业板的一哥,暂时也难逃命运。

目前,新一轮猪肉价格下跌已经到来。《东莞证券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主产区白鸡价格为6.8元/公斤,鸡价为0.76元/羽。受H7N9事件影响,家禽业加速淘汰养殖场,亲代存栏量持续下降。地方政府对活禽市场的管理越来越严格。部分地区活禽市场关闭、不定时休息时间增加,限制了活禽流通渠道。活禽产品整体市场形势持续低迷,销售价格下降幅度超过

除肉鸡业务外,2017年5月,温总存栏能繁母猪3604万头,较4月减少29万头,生猪存栏35556万头,较4月减少541万头。可育母猪数量和生猪数量再次下降。预计主要原因还是和环保有关。上半年,温家养猪业务虽然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但商品猪销量同比增长11.46%,平均销售体重同比增长4.98公斤/头。但受市场供需变化影响,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9.9%,商品猪利润水平同比下降明显。

/>

此外,根据农业部数据显示,尽管6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减少0.2%,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0.5%,但生猪屠宰量环比减少4.1%。换句话说,虽然供应小幅下降,但需求下降更快。


国家发改委在最近发布的《上半年生猪价格情况及后期走势分析》中称,总体看,今年下半年生猪供应将呈现相对宽松格局,除冬季南方腌制腊肉和节日因素影响外,猪价仍存在下降压力。


有分析人士表示,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化程度很高,只要没有获得市场定价权,猪周期对于任何一家养殖企业的风险都会存在。相关数据显示,温氏股份虽为行业龙头企业,但其养猪数量仅占全国出栏量的3%左右。那么,温氏股份是否已做好应对本轮猪肉价格下跌的准备?又有哪些应对措施?由于公司层面并未接受记者的采访,结果不得而知。


从农场转到餐桌


东莞证券农业分析师黄凡表示,在平抑猪周期方面,温氏股份试水流通端和消费端,转型“从农场到餐桌”。


据了解,温氏股份自2015年底启动生鲜门店项目,目前已开业的温氏生鲜约100家,逐渐由深圳拓展至广州等珠三角其他城市,年内计划开店200家。这也是温氏股份养殖业务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之一,该业务采用“公司+店主”的经营模式,温氏股份负责产品供应、物流配送、系统支持、宣传推广等,加盟商负责场地、人力、开店资金和产品销售。


根据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养殖企业布局下游成为业内的常态,比如雏鹰农牧拥有下游产品雏牧香、天邦股份拥有猪肉品牌拾分味道、圣农发展等养殖企业均有生鲜门店,但这些线下门店均处于投入阶段,尚无特别成功的案例。由此看出,在线下业务这块,温氏股份面临的竞争较为激烈。


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养殖企业布局下游相关产品尚无特别成功的案例。毕竟一个业务是如何把猪养大,另一个业务是屠宰生猪,这还是存在较大区别的。那么,温氏股份能否靠这样的业务来破猪肉行情下行的局?效果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