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世界是软的,世界是强的”,这就是水的力量。它曲折,看似涓涓细流,但最终却能汇聚成滔滔江水,层层叠叠也拦不住。
水是一种象征。我们把中国女企业家分为两类。他们像冰,像董明珠,外表坚定,内心大胆;另一种像水,就像侯思画一样,外表温柔安静,但内心却有一种安静流动的力量。
在过去的20年里,她通过做教育和培训完成了资本积累。在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后,侯真的想做一件事,——,让每个中国老人都能有安全感,支撑自己的生活。
20年后,她选择孤注一掷,重新开始,进入养老行业,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温暖的养老院”,成为中国新养老产业的标杆和独角兽。
无论是教育还是养老,侯最终想知道的是,在潜规则盛行的喧嚣世界里,如何恪守内心良知,在底线上找出“站着挣钱”的路子,进而形成“善有善报,悄然崛起”的商业文明。
正如电影《无问西东》所说,爱你所爱,做你所做的,倾听你的内心,什么都不要问。答案可能是事物是人为的。
高唐养老创始人侯
从43岁开始
人的一生,总要找到一个因果关系。忠诚的人会得到忠诚,勇敢的人会获得勇气。驱动你的是你的生活。
经过20年的教育和训练,侯获得了足够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此时,一般人要么选择退休,享受生活;或者选择扩大规模,去赚更多的钱。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侯在43岁时选择了创业,以新的身份进入新的赛道。动力和选择做教育培训的意义是一样的。“你改变了别人,别人也在改变你。”。
侯最终选择了新的养老轨道,因为去了一趟养老院。
一次,侯去南京的一家养老院看望老人。白天,走廊一片漆黑,一位老人倒在她面前,试图拉扶手站起来,而前面的导购人员却视而不见。推开走廊尽头的门,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几十个老人正挤着目光呆滞而凄苦。
看到这样的一幕,侯放声大哭。她出生在孔孟之乡。从小她的家人就给她讲过《黄翔暖席》《卧冰求鲤》等故事,告诉她孝顺是所有美德中的第一位,她一定要善待老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侯暗暗发誓要建一个真正属于老人的养老院。
然而,做养老院很难,赚的钱也很少。侯做养老院的想法受到了大家的质疑,甚至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原因之一是家里不希望她工作太辛苦。“创业属于年轻人,何必自寻烦恼?”。
自信有时候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大家都觉得很难,但你还是勇敢的往前走。就在这时,侯遇到了两个事业上的知己,3354和王友,他们都出生于80年代,但对养老行业非常感兴趣。他们不仅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而且有全心全意做事的态度和能力。两个年轻人的鼓励坚定了侯做养老院的决心。
集智企业家
别管山,花在山谷里盛开。2018年4月,侯、王佑在南京办起了老年高中。她去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学习经验和方法,走访各种养老机构了解商业模式和运营,与养老院的老人直接沟通,记录工作人员的每一个服务细节。
为了在她心中建立一个养老院,李肃和她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养老院生活了半个多月。他们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自己:“哪里是不舒服的地方?”。有隐患的纱线和摩擦声稍大的被子,如果体验不好可以立即更换,因此被供应商称为“首席睡眠官”。
王友为很多养老机构做了准备,知道什么样的建筑格局更适合老年人,对细节的追求也更加执着。
ize:15px;">业内一贯的流程是,设计师做好图纸,工程师照图施工,整个施工过程设计师通常只到工地看两三次,有些甚至交付图纸后便不闻不问。王皞亲力亲为,整天守在工地现场,地势怎么塑造,空间怎么布局,座椅怎样取角度,他都了然于胸。作为公司的发动机,侯思画同样聚焦在公司的基本面,保持着“每天工作12个小时,几乎无假期”的工作状态,恪守着“每一个项目都亲自经手”的工作铁律。
走到今天,好项目更需要女性的思维方式:那是情感导向和体验导向式的,凭借本能的直觉反应作出的判断。从这点来说,女性是天生的项目经理。
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高堂施展出一种小公司的精神。
为什么那些跨国集团重金打造的项目往往干不过创业型小公司?因为当资源足够多时,各大部门相互掣肘,最终往往形成一个低效的资源配置。相反,当你资源不够充足时,配置反而能够得到优化。
过去30年,“商人精神”横行,没人谈工匠情怀和产品精神,中国制造思维信奉“速度为王”。在这样的环境下,侯思画带领的高堂团队,采用了最“笨”的办法,只为努力把一件事做好,做到极致。

侯思画和两位合伙人苏力、王暤
不是所有养老院都叫高堂
“人之父母,我之高堂”,这是侯思画的初心,更是愿景。为此,她不惜投入时间、资金和精力,即便这是一件别人眼中“亏本”的生意。
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占中国企业家总数不到20%的女企业家,所掌管的企业有98%处于盈利状态,且比男性运营企业的平均利润要高出7.8%。这是因为女性的智慧,讲究的是把事情做好,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比如,坐落在南京妙耳山公园的际华?高堂林院,曾经是一个老旧的养老院。以前污水直接排到下水道,为了防止反臭现象和医疗废弃污染,侯思画直接花了十几万元重新改道。此外,侯思画还把整个房子加固,又是投进去一百多万真金白银,只是为了杜绝“万一”的隐患。
南京的冬天湿冷,但市场上没有一家养老院配备地暖,为了让老人住得更舒适,高堂不惜提高成本,将养老院都配备上地暖。此外,高堂是第一个使用三恒系统的养老院,不仅房间里找不到任何空调出风口,状如筋脉的毛细管,还让每一个房间达到恒温、恒湿、恒氧的最佳状态,通过监视屏还能监控到每个房间的温度和空气质量。
为了尊重老人的隐私,侯思画甚至要求在助浴室安装进口全自动沐浴床,既方便又十分隐秘,即便这样一台沐浴床的价格相当于一台奥迪A6。
如今,在高堂的所有养老院里,高端医疗设备、智能呼叫、智能管理已经成为标配,侯思画开始通过虹吸效应打通产业链,再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服务模式,渐渐勾画出心中最美养老院的模样。

高堂的进口全自动沐浴床
2019年春天,高堂建成了4家养老院,高堂?城院、高堂?山院和高堂?亭院等系列刚一呈现,便震撼了整个华东养老界。选址、布局、硬件等各个要素穿插渐进、综合协调,最终构成了这一经典作品。
筑巢者
产品是骨架,服务是灵魂,从而产生的信任究竟能有多大的能量?
从细节处可见一斑:位于大钟亭的高堂?亭院,其护理团队核心人员在日本的养老机构待过多年,热爱养老事业,为了把日本养老的经验复制到高堂,即便深夜两点,依然还在微信工作群里讨论细节。
不仅如此,在培训护理人员时,高堂始终强调善的价值观,“60%的老人会有便秘,严重时,护理人员有时候不得不亲手上阵,即便很小的帮助,也可能会延长他们的生命。”
这是一种“利他”之心,但“利他”的基础不是单纯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只是一方面,真正要将人融合在一起,还是要靠有爱的企业文化。
正是高堂敬天爱人的企业文化,造就了组织的强大的自驱力。护理员工对组织热爱,有一种长期共同奋斗的信仰,而这种信仰又进一步演变出使命必达、追求效率、服务至上的工作方式——这正好也是高堂的使命。
同样,高堂的管理也有温情的一面。侯思画一直称高堂的员工为“家人”,为员工成立关爱基金,救助重大疾病和生活贫困的职工及其家属。过去我们借鉴西方的末位淘汰制度,还自认为是公司高速发展的法宝之一,其实侯思画遵守的这种“大家族主义”管理方式,才是东方企业的真正“活法”。
对于生活在高堂的老人而言,这种“家的文化”同样在此落地生根,侯思画至今还记得父母立下的一条规矩:所有好吃的东西要老人先吃,老人讲话时晚辈要站着听,他们是整个家庭最重要的人。
在快速变化、人心冷漠的时代,最稀缺的是安全感。如今,高堂养老院几乎都是闹中取静,比如高堂?亭院就位于千年历史的大钟亭公园,这里南京离鼓楼医院和南京口腔医院仅仅一步之遥。市区内交通便利,家人可以随时来看望老人,几乎等于“一碗汤的距离”。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作为筑巢者,侯思画相信大道不孤,这里面更深一层的含义,或许就是当你愿意扛起责任,别人就会站在你的身后给你支持。

高堂养老团队合影
新养老独角兽
生意人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18世纪属于儿童,19世纪属于妇女,20世纪属于老人。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25年国内65岁以上的老人占比接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化最快的国家。虽然人口红利不再,但银发经济却成为下一个超级市场。
行业向上的张力,同样把养老产业的问题暴露到所有人面前。不仅发展要落后制造业、零售业以及酒店等服务业,整个行业的满意度也偏低,更有打着养老地产的噱头,把一些偏远的低价值物业卖给老人,非标准、不透明、道德缺失,让行业进入劣币追逐良币的怪圈。
养老行业正处在“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转型阶段。如何逃出大洗牌危机?如何保持可持续的利润增长?产品化向服务化转型是否成功?新品牌、新技术、新模式能不能适应新市场?都已经成为众多养老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后来者,侯思画和高堂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直接跳过了初期市场教育以及模式试错阶段。比如,高堂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致力于实现信息共享、阶段管理、科技化的智慧养老体系。
不仅如此,侯思画正在筹备养老康复护理学校,借助于她娴熟的教育培训经营能力,迅速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养老人才,从而输出高堂不可复制的管理经验。这是一种降维打击的企业竞争力。

高堂养老康复技术学校
而更具意义的是,高堂目前设立了7个阿尔茨海默症护理专区,同时与各地医科大学、三甲医院等建立阿尔茨海默症课题。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商海浮沉多年,侯思画始终坚定自己的商业价值观:做企业永远是一个聚沙成塔的缓慢过程,你可以用速度建起空中楼阁,但缺了的砖瓦,终究是要补回来的。
如今高堂在侯思画的带领下,各地预约高堂养老院的老人已经突破千人,提起侯思画和高堂,所有人都赞不绝口。或许以高堂为代表的新型养老院,将成为下一个独角兽频出的新领域,而高堂已经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