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神他如此会撩 创业大神他撩我txt

谈谈你最近在后台说的话。

“我忍不住要笑”“我在笑”“我太会演戏了”…。

变成你的那一天

看多了甜甜的宠物,一定见过这一幕:

女主人回家后,有人拿着口罩躲在远处偷看。

女主人出去的时候,有人在偷偷看。

连女主人都出去住酒店了,这个人特意选了对门的房间。

……

谈恋爱太高了?

不,这两个是明星娱记.

更重要的是,一个是,另一个是.

胡说,谁看不到这个

来。


嘿。


还真别说,你还是猜错——


追人的是大明星,被追的是小记者。


身份错位,只是第一层。


还有性别。


大明星,可以是女生,小记者,有时却是男生。


等等,可以?有时?


没错,《你的那一天》设定是身份错位,性别互换


老套路。


但这一回,“老套路”在6月一众国剧中,黑马成色最大。


豆瓣评分一度破8(本月仅次于《叛逆者》)。


网友评价演技爆表。


连Sir这种直男……一个不小心,也脸红心跳,面带羞涩。


这羞耻,必须拉上你们一起!


01


故事设定非常简单。


大明星江熠(张新成 饰)与娱乐公众号记者余声声(梁洁 饰),在采访后乘坐了同一趟电梯。


电梯故障,两人轻伤。


本来没什么事,可医院醒来,却奇迹般的互换了身份!


一边,高冷idol。


一边,入行不久的新媒体人。


过去生活中鲜有交集的两人,被迫按照对方的方式生活。


从性别差异,到生活习惯;从生活圈子,到工作模式……


刚“相认”就闹笑话:


- 你刚换内衣的时候是不是……(偷看了!)


- 我没有


- 还算你有良心


- 我没穿


- ……


哈哈哈,好一个理直气壮。


到最后,借着性别互换,给对方挖坑。


女江熠一时兴起,主动和自己的偶像炒CP,搞得团队相当被动。


男声声就直接帮她答应了追求者的约会,帮她把男友找好一步到位。


来,反正身份不是自己的。


造作啊,看谁斗得过谁?


当然。


因为意外,成为欢喜冤家,打情骂俏的身体互换故事。


太普通了。


普通为什么又上头呢?


02


一个关键变量。


张新成。


几乎撑起了这部剧所有的看点,不仅男女切换自如,反差感极大。


更是,Sir目前看到的——


少有可以驾驭“少女感”的年轻男演员。


剧中,大明星江熠,一个有着高冷人设的男团成员。


原生家庭不好,让他不喜欢和人有亲密接触。


粉丝见面会,别人都拥抱送福利。


自己只握手。


唯一爱好,在家打坐,修炼。


点熏香,听古曲,泡脚,养身,盘核桃。


二十多岁的人生活得像个退休老干部一样。


又高冷又不合群。


但是。


一旦性别发生转变,再看看他的表现。


Sir称之为,全程“猫系表演”


醒来,看到凑上来的经纪人,直接一巴掌。


医生给他做检查,又一巴掌。


抓着被单,盖住身体,满脸警惕。


耸肩,抱胸,情绪激动。


连打人都是拍拍拍。


这些女生的行为细节,被他成功抓住。


不信看看这受委屈的样子。


一个活生生的大姑娘。


你就说吧。


像不像——


这还只是开始。


更多的戏点,在心理变化


出门参加活动,换衣服,余声声偶然看到了江熠的上半身。


第一反应是什么?


赶快发给闺蜜看!


(太真实了)


下一秒,又突然意识到,不能暴露别人隐私。




注意他犹豫,抿嘴,然后捧着脸羞羞地离开。


还有得知自己被对方看光光后的表现。


撒娇一样,跺脚,呼气,嗔怒


这就是个女生嘛。


更明显的,是这一幕。


女江熠在活动中第一次见到自己偶像。


注意这个撩头发和闭眼的动作。


饶是Sir这种直男,也老脸一红……


对于细微情绪的捕捉,让男女互换的焦点全收拢到他身上。


而且在片中,他俩还得来回互换好几次,得不断保持反差。


可越反差,会越觉得张新成的女生,演得动人。


难怪有网友直接评价:


这部剧里,只有“女主”。


03


互换身份,打情骂俏,坠入爱河,最后大团圆。


任何对爱情剧有经验的人,Sir觉得都能猜到故事走势。


但这一回又有点不一样。


另一个关键变量是:


内娱。


有网友评价,最像娱乐圈的娱乐圈剧。


主人公余声声,娱乐公众号编辑,算是Sir的同行,为了做出爆款,增长粉丝绞尽脑汁。


甚至想出了去艺人见面会上装粉丝碰瓷,借着与艺人共进晚餐的时候做采访的计划。


但阴差阳错,自己却变身成为了艺人。


这下可好?


未必。


谁不也是个打工人,而且,娱乐圈更甚。


不得不说,《你的那一天》借着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某种程度上展现了相对真实的内娱艺人工作日常。


比如江熠所在的三人男团,叫小宇宙,一线顶流,吃个饭都能引起粉丝围观的那种。


(没错,有点像你想的那个团)


有人负责可爱,有人负责高冷。


可这高冷,在余声声介入后,就绷不住了。


出门跑通告,拍杂志封面。


摄影师们都知道他高冷,比较难搞,不断嘱咐艺人要放松。


可结果,把现场工作人员吓了一跳。


女版的江熠成功把高冷人设打得稀碎。


把杂志封面拍成了影楼写真。


剧中很详细地展现了艺人的生活日常。


被公司、经纪人安排起居活动,必须时刻要注意舆论公关,要照顾粉丝的想法,要维持住自己的人设……


看似优渥的生活,处处都是雷区。


明星是什么?


抛开粉丝滤镜,明星是想做普通人的表演者。


他们有普通人的欲望:


爱打游戏,有自己的朋友圈,有各种怪癖。


网上被黑会上小号来吐槽,为了保持身材又不得不节食自律。


可即便如此,所谓娱乐圈,还是在艺人和普通人之间竖了一堵看不见的墙。


一个例子。


换了身份的江熠打扮得十分严实去找余声声。


被对方提醒,戴墨镜。


女版江熠很自信,鸭舌帽+口罩,已经足够严密。


但结果,出来一个导演,一眼就认出了他。


一句话就破了防:


业内人士面前,艺人不存在任何滤镜。所谓的娱乐圈,是这个产业上下游无数人勉力维系的结果,本就没有门槛可言。


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另一边。


媒体是什么?


如果抛开专业操守,那只是混乱的信息狂欢。


换了身份的男版余声声回公司开会,随口就爆出了知名艺人隐婚的重要八卦。


当被追问消息来源的时候,一脸无奈地找补。


因为,江熠之所以知道,只不过是随了份子。


也暴露出了娱乐圈的另一个现实:


被大众津津乐道的八卦,可能只是业内众所周知的事实,所谓的娱乐产业,本质上玩的只是信息差。


至于娱记,明星,偶像经济,粉丝,狗仔,八卦……乃至营销号、控评、水军、以及律师函。


这部剧几乎毫不避讳地展现当下娱乐圈的生态。


让Sir这种半个圈外人士都能看出一种亲切感。


但也因此,让Sir对这个剧感到有点惋惜。


剧中,男版的余声声曾尝试体验了几回普通人的生活。


住着小房子,每天按时早起,在公交上挤二十站到公司。


上班踮起脚打卡,和所有打工人一样生活作息。


但她回家却可以放心吃饭,和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不用顾及粉丝和舆论半分。


另一边,艺人出门有专车,工作有助理,生活优渥,时刻享受聚光灯与掌声。


但却仿佛网中蜘蛛,只能在有限的自由里活出早已被编织的样子。


像套子里的人。


这个对比,本应该写得更加深刻,却在关键地方泄了气。


还是“套路”。


剧中对于职场,尤其是媒体行业的展现,依然有一种浮于表面的刻板塑造。


余声声所谓打工人生活的最大障碍,目前只是一个讨人厌的同事。


而没有生存之忧,享受设定中的优渥生活,各种条件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比如买房,比如请假,比如喜欢的人在电话里,最好的朋友在屋檐下。


更别说男女主的各种对比。


男主悲惨的原生家庭,对应女主有爱的三口之家。


处处受限,孤独寂寞的艺人生活,对应被亲情友情包裹的女主日常。


……


爱情可以磨去这一切差异吗?


可以,但没那么简单。


两相对比,才是这个剧本应该有的态度:


变成对方,应该打破的,是不同阶层,领域的认知盲区,眼界局限,让他们互相成长,寻求和解。


而不应该只是浅尝辄止地撩拨一下现实,然后转身给你造一个大大的粉红泡泡。


是——


“因为意外,我走进了偶像的内心,对他知根知底,所以我和偶像谈了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还是——


“因为意外,我和身为艺人的他产生交集,获得了成长,最后互相欣赏走在一起。”


前者是恋爱故事套路,后者才是成熟爱情选择。


不可否认,《你的那一天》是不错的,轻松的国产甜剧。


可惜。


国剧关于“爱情”的通病。


这一回,它还可以靠着姣好的颜值,出彩的演技,以及各种戏剧性的桥段搪塞过去。


可下一回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摩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