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达晨创投大股东 深圳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股东

实习记者陈峰崔文静记者易怡君北京广州报道

一方面,热门行业的上市公司备受关注;另一方面,作为股东的专业投资机构实际上已经违规踩线。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近日,热观生物(688068。SH)公告,2021年4月13日至15日,因工作人员“对减持细则及程序存在疏忽”,深圳市陈达创泰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陈达创泰”)、深圳市陈达创恒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陈达创恒”)、深圳市陈达创瑞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陈达创瑞”)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368,978股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陈达创泰、陈达创恒、陈达创瑞的管理合伙人均为深圳市陈达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陈达财智”),他们是一致行动人。陈达财智周边很多关联公司被业内称为“陈达系”,而“陈达系”背后,实际控制人也是熟悉减持规则的上市公司。

专业人士违规减持

公开资料显示,在热景生物IPO前,“陈达系”共持有热景生物7,683,121股。2020年9月30日,陈达系持有的丽晶生物相关股份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2020年11月3日至2021年3月24日,“陈达系”先后通过一次集中竞价和三次大宗交易减持了丽晶生物的股份。2021年3月24日第四次减持后,“陈达系”持有丽晶生物310.9810万股,占丽晶生物总股本的4.99%。

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问题解答》,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股份至5%以下。自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之日起90个自然日内继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减持股份的,仍应遵守相关减持实施细则中关于大股东减持的规定。

2021年4月,“陈达系”第五次减持瑞金生物股份。根据相关股份减持实施细则,上交所认为“陈达系列”第五次减持属于违规减持。

零一研究院院长于百成告诉记者,此前,因为持股比例降低到5%以下,所以没有必要披露信息,这样上市公司的部分股东可以规避监管,通过各种方式灵活地将持股比例降低到5%以下。2018年,沪深交易所发布股权减持细则后,对相关细则进行了细化,堵住了这个漏洞。

“新的股权减持规则明确,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未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股份、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来源于未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股份的认购。只有投资者减持通过股权激励获得的股份,未计入公司股份总数的优先股不适用交易所股权减持规则。”于百成接着说道。

然而,对“陈达系列”的非法还原的判断似乎存在争议。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创业投资基金股东减持股份的特别规定(2020年修订)》号公告,在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备案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的合格企业上市后,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票。截至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日,投资期限超过60个月的,减持股份总数不再受比例限制。

根据“陈达部”的投资

data-stock-id="sz002902" class="stock-word">铭普光磁(002902.SZ )在2021年1月29日发布的股东减持计划公告,5家“达晨系”的有限合伙企业在2020年4月29日获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成功申请投资基金股东的减持政策。其中,达晨创泰、达晨创恒和达晨创瑞减持股份无限制。


天眼查显示,2011年4月20日,达晨财智对热景生物进行了一轮股权融资。2014年5月22日,达晨财智对热景生物进行了天使轮投资。从投资期限上看,“达晨系”对热景生物的投资期限已经超过60个月。


对于“达晨系”如何看待、解释自己的违规减持行为,达晨财智方面向记者表示,相关问题不方便评论,具体情况在热景生物的相关公告中已做出解释。


4月30日,热景生物发布《中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并停牌核查事项的核查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公司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并停牌核查事项的相关风险提示第四条中指出,部分重要股东的减持及正在执行的减持计划对公司股价会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违规减持对热景生物股价产生影响,达晨财智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电广传媒的利润奶牛


工商信息显示,达晨财智由电广传媒(000917.SZ)持股55%,“达晨系”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即是电广传媒


电广传媒相关年报,2020年电广传媒实现营业收入为59.40亿元,同比下降16.07%;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不过,2021年一季度电广传媒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归母净利润1892.3万元,扭亏为盈。


财报显示,电广传媒在2020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受有线网络业务业绩亏损加剧,疫情影响导致文旅业务收入、影视节目制作发行收入减少、电影存货发生减值等。而电广传媒在2021年一季度能够扭亏,和子公司达晨财智的业绩密不可分,达晨财智已成为电广传媒主要收入来源。从电广传媒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营业利润与净利润情况来看,达晨财智2020年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4.88亿元和3.6亿元,是电广传媒所有子公司中业绩最好的。而电广传媒子公司业绩“亚军”上海久之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不到达晨财智的三分之一。


截至2021年3月31日,达晨财智管理基金总规模超350亿元,投资企业585家,成功退出205家,其中112家企业上市,93家企业通过并购或回购退出,累计9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因为业绩突出,达晨财智荣获清科集团评选的“2020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100强”第4名(本土创投第2名)。


在业务方面,电广传媒传统的有线网络业务、传媒游戏业务面临“瓶颈”,亟待业务转型。在2020年年报中,电广传媒提出聚焦“文旅+投资”,形成公司重点支柱产业。在投资方面,其提出做强VC主业的同时,推动产业链延伸,扩大业务产品线,形成VC、PE、并购的投资与退出闭环,扩大基金管理规模,打造创投行业标杆和大资管平台。


除了调整业务方向,电广传媒还通过股权并购、人事安排等进一步加强对“达晨系”的控制。比如,2020年8月19日,电广传媒旗下子公司出资50万元获得上海市达晨财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00%控股权。在人事方面,电广传媒更是拉近与“达晨系”的关系。达晨创投总经理由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赵红琼兼任。电广传媒监事、纪委委员、审计风控部总监冯硕,同为达晨创投、达晨财智监事。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向记者表示,该上市公司主业可能更多的是传统产业或者传统业态,成长率和盈利可能都受到限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或者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企业可能更多处于业务发展高速期(否则也不会并购),因此子公司业务就有不小的概率超过母公司主业。广电传媒受到同业和新业态的竞争挤压,业务发展不顺,相反其子公司所在业务资管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借助并购重组转型可能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主业经营不善只能依靠子业来补贴,确实起到了减缓主业困境,另一方面若跨度太大,很难形成协同效应,资金链也会产生额外压力。”陶金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