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创业官司缠身

中国网科技10月13日讯(记者苏畅)近日,明创品更新了招股书。公司IPO定价区间为16.5-18.5美元/ADS,拟募资5.76-6.47亿美元。9月24日,名创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IPO招股书,并计划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MNSO”。

名创品前身是“雅雅”珠宝连锁店,改头换面后专注于日式极简风格。其商业模式是对抗屈臣氏和无印良品,主要从事家居零售,被视为高端版的“10元店”。

自2013年第一家门店在广州孵化以来,名创品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扩张。目前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了4222家门店,抛出了“一国千亿门店”的扩张计划。

2019财年,名特优产品GMV达到190亿元,营收近100亿元,在一级市场受到腾讯、高淳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

但风光与风险并存,即将上市的名优产品不仅因抄袭、产品质量等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还饱受侵权诉讼困扰。该公司还显示出单店运营效率下降和收入增长放缓的迹象。

增长失速,单店平均季度收入腰斩

名优产品的崛起虽然与电商的蓬勃发展不谋而合,但其利剑已误入歧途,线下布局逆势实现规模扩张。

2013年,名创品在广州花都建设路开了第一家店。随后两年,门店数量增加到1000家,同期也进入国际市场。截至2020年6月,中国门店超过2500家,占比近60%,海外门店超过1680家,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门店规模的扩大,营业收入一直在上升。招股书显示,名优产品的主要收入由商品销售收入、特许经营管理费用等三部分组成,其中商品销售收入约占90%。2019财年和2020财年的营收分别为93.9亿元和89.8亿元;毛利分别为25.1亿元和27.3亿元;亏损分别为2.9亿元和2.6亿元。

在名优产品的快速抢滩中,加盟模式不可或缺。截至2020财年年底,96.9%的加盟店以打造优秀产品著称,99.7%为国内加盟店。2018年至2020年,中国的加盟店数量分别为2252家、2535家和2526家,而同期的直营店只有2家、8家和7家。据名创品称,截至2020年6月,国内合作伙伴742家,其中488家投资名创品3年以上。

经过7年的努力,名优产品近年来逐渐走弱,门店增长乏力,单店收入也呈现下降趋势。

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的两年间,门店数量从3178家增加至4222家,净增加门店1044家;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的最后8个月,门店增长基本停滞。在招股书中,明创品暗示,2020年上半年海外门店扩张速度放缓,未来海外门店扩张能否持续增长无法保证。

此外,名优店数量的大规模扩张并未形成规模优势。单店季度平均营收从高点76万元下降到目前的37万元,单店经营效率大幅下降。

侵权官司缠身,产品屡登黑榜

如果名优产品的规模扩张被外部的困扰所阻挡,那么产品问题就是内部的隐忧。

“极致性价比”和“高速供应链”是名优产品的两个重要标签。著名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曾将公司法宝凝聚成“三高三低”原则,即高质量、高效率、高技术、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

名优产品涵盖生活家居、电子电器、纺织品等11大类,核心SKU超过8000个。该公司每月推出600多个单品,并补充道

,2019财年,名创优品的平均库存周转率为63天。秉着薄利多销的理念,名创优品超过95%的产品价格低于50元,商品毛利率保持在7%-8%低位。


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名创优品规模突飞猛进,而商品质量大打折扣,衍生出了诸多问题,并由此多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名目繁多的诉讼案件。


据天眼查统计的数据显示,名创优品此前的运营主体公司是广葆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葆扬”),在公司存续的3年时间内,至少卷入49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其中,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23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19起,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3起、侵害商标权纠纷2起、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2起,LV、屈臣氏、乐扣乐扣等知名品牌都曾起诉名创优品抄袭问题。


2018年8月,广东葆扬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此后公司注销,名创优品品牌经营方变更为名创优品广州有限责任公司。


天眼查数据显示,名创优品广州有限责任公司近两年累计涉及侵权案件也达到18宗。


中国网科技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判决书发现,名创优品所涉侵权案件大多被判败诉,而败诉案件不但被法院勒令停止侵权行为,还需要因此赔偿对方经济损失。


除了引起法律诉讼,名创优品还因山寨、抄袭等问题频发舆情危机。


2018年3月,诺米品牌起诉名创优品旗下NOME家居商标侵权。同年11月,家具品牌PIY创始人沈文蛟发文《大象从不席地而坐!致叶国富先生的一封公开信》,公开指责名创优品产品抄袭PIY。今年元旦,深圳设计师品牌finerworld发布文章《名创优品,你敢回应吗?》,矛头指向名创优品抄袭。


此外,名创优品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屡遭诟病,甚至因对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而被诉诸法庭。


2016年至今,名创优品的防晒霜、眼影笔、香水、腮红、餐具等产品多次被曝质量问题,屡被监管部门抽检后进行通报批评。在名创优品发布招股书当日,上海市药监局发布公告,名创优品所售的一款指甲油三氯甲烷(2B类致癌物)超标。


名创优品亦将质量痼疾视为公司发展的风险之一,其在招股书中表示:“如果我们不能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我们的业务、声誉、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如何平衡增长和质量的问题,对名创优品而言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雪上加霜的是,名创优品当下还面临着巨头阻击——阿里巴巴开出“线下1元体验店”,与其正面交锋。多重挑战之下,名创优品急于寻找新的出路。疫情期间,名创优品将触角伸到电商领域,推出社交电商平台“名创优品员工内购”,并入驻饿了么、美团、京东到家等平台。


增长势能不再,名创优品将如何突围,中国网科技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