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见习记者张晶晶
由于特殊的身体条件,“口袋人”在上学、就业、生活的过程中比正常人更加困难。近日,河南商报记者走访了郑州一个平均身高130厘米的“口袋人”创业团队。
在“线上名人电商”的模式下,这个团队积累粉丝,增加曝光度,后来在直播平台上推广自己的产品,不断引流粉丝,实现粉丝。
不幸
“口袋人”的苦恼:焦虑与敏感
杨二,27岁,身高1.2米,来自吉林长春,是一个“口袋人”。两年前,在亲戚的介绍下,杨二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服装厂加工沙发套。
“我在那份工作上干了整整一年,上班路上来回要花四个小时。我当时很知足,即使起得早,休息得晚,一个月也只有2000块钱,值得。至少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很感激他们能给我一份工作。”
那时,25岁的杨二不认识其他口袋朋友,她那双奇怪的眼睛让她每天都很焦虑。“有人走在路上要求合影,我一般都会拒绝。当他们问我多大了,是大人还是小孩,我心里会很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去年,杨二和一群口袋朋友来到郑州创业。
“一点一点,从最初的6个人到现在的20多人的团队,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因为我有能力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杨二总结了他这段时间的变化,那就是“自信”。
企业家精神
他们做过客服和美甲师,现在月收入近2万
“我们团队大部分都有初中学历。每个人来郑州之前都做过很多工作,也有没去过工作的。”25岁的“口袋人”洪红告诉《河南商报》,团队中的一些小伙伴做过客服,做过美甲。
与队里大多数“口袋人”相比,31岁的萨沙已经在网络上成名多年。2013年,作为“口袋三姐妹”团队的一员,她参加了《中国达人秀》 《中国梦想秀》等多档知名节目,积累了不少观众关系。
“后来,我转型后开始创业。一开始我太忙了,找不到助理。后来他们有了经验,就单干了。”莎莎说,“之后我开始找我们这样的口袋人组成团队,有共同语言,适合集体直播。”
现在,他们来郑州创业,月薪近2万元/人。
视力
让每一个“口袋人”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
众所周知,这个“口袋人”创业团队背后一直有一个“天使投资人”。成红伟,河南周口人,曾在东莞一家服装厂工作。他每年拿出3%的营业收入做慈善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口袋人”莎莎,当时他发现很多“口袋人”日子都不好过。
2017年7月,成红伟的公司成立,推出了自己的美容产品品牌,正式与“口袋”朋友们开始了业务往来。萨沙等前六个“口袋”朋友是合伙人。之后他们集思广益,开始调整销售模式,走线上名人、电商、实体产品相结合的道路,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公司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让每一个‘口袋人’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是我最大的心愿。”成红伟说,公司的初衷是帮助口袋人。
成红伟认为,“口袋人”不是弱势群体。“他们大多多才多艺,善于思考,勇于钻研,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希望大家不要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和隐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