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月谈
原标题:文化公园:使命是“文化创意”
文化是区域创新发展的灵魂。作为聚集某一区域文化创意资源的重要空间载体,文化创意水平(即文化力、科技力等。)无疑会受到某一地区文化因素的影响。要使公园文化具有强大的驱动力,“文化”和“创新”必须相互结合。
文化园区的驱动力在文化创造力
文化创造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涵。文化创造力的大小不在于文化存量的多少,而更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快速有效地创新。从文化园区的发展来看,地方或地方区域在长期演进中积累的精神文化创新、物质文化创新、行为文化创新和制度文化创新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文化园区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精神文化的创新可以包括整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创新与传承,如工业遗产保护与生态和谐的探索精神;倡导勇于冒险、勇于进取、坚定果断、迎接挑战的精神;维护区域信用和商誉,强化区域行业秩序和商业道德自律精神;园区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合作、和谐、共赢的精神。
物质文化创新不仅包括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技术手段的引进、研发和改造,还包括在文化园内设立企业孵化器、海归创业中心、商业标识、商业标语等。物质文化要素的创新发展,为创意人才的集聚培养、智力资源的创新应用、整个园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物质基础。
行为文化创新可以说是创业精神、创新理念、创业价值观的动态体现,具体表现为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创业宣传教育、组织知识论坛鼓励自主创新、宣传科学的创业管理、提供周到的创业服务。
制度文化创新包括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可以包括人才管理制度、产权制度、资源配置制度、信用评价制度、税收制度、文化成果评价制度、监督制度等。
在文化创新的四个方面中,精神文化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制度文化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有力保障。
不断引入新的创意元素、创新实现机制
以消费者价值取向影响文化创新方向。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化旅游消费者更加注重旅游、休闲、娱乐过程中情感体验的满足程度,以及自身对项目产品的感受程度。参与和体验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文化园要更加注重满足消费者深层的精神需求,丰富文化消费体验。
用科技提升文化创新价值。数字出版、新媒体、3D打印、互联网等一些由科技直接推动的高端文化业态,成为推动文化创新的主要核心力量。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划时代的信息传播革命。信息传播的加速意味着人们的信息量迅速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强化和优化他们的智力行为。
以文化公园环境为文化创新提供条件。文化园区内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仅为园区内的文化产业企业和创意工作者提供了展示空间,也为园区内的其他工作者和周边的人们创造了认识自身文化和其他多元文化的空间。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chnical engineers 美国技术工程师联盟
文化园是激发新思想、开发新产品、创造新价值的创意场所。它利用创意资源,发挥文化创意的创新性和创造效率,运用产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创造更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创新性文化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集创意、生产、贸易、消费于一体的创新产业链。
它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根据群众的消费需求,设计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的文化产品。连接线上线下的“弱关系”资源,连接园区内相对独立的文化创作主体,更好地连接园区外的消费者。既实现线下社区建设,又充分利用线上创意个人或文化企业与之形成新的
社群,展开文化创造活动。有助于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多体现为文化创造力的释放与发挥,具体到文化园区,就需要突破单纯的物理空间集聚方式,注重文化园区内在动力的发挥,从区域协调、集约发展的顶层设计高度,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通过文化创造力的集聚与外溢来打造文化园区的创新发展模式,以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需求。
有助于优化文化园区生态和产业环境。文化企业和创意阶层生活或工作的区域,往往会形成一种轻松、自在、充满美感与创意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情调,赋予特定区域新的活力与创造力。多元而开放的文化园区,往往是文化创新行为和文化创意活动高频发生的场所,文化园区的景观及硬件设施、工作生活及人文环境,时时能够激发文化创造潜力。
文化园区已不再是单纯地理空间意义上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它作为一个文化产品和服务研发、生产、交易、消费和传播的基地,一个能够给城市带来文化创新与革新的集结体,其根本任务是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创造力。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来源:半月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