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有同学曾问:“教创业的老师不会创业,为什么要教我们?”这是很多学生一直嘲笑的现象。所以有些老师为了有创业经验,偷偷摸摸的自己创业。如今,教师可以光明正大地自主创业了!
2015年,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力支持高校教师离职创业:“离职创业期限”应为三年,最多不超过两个期限。离职期间保留人事关系,并可参加职称评审。
舆论更关注教师“离职创业”。他们认为老师“离职创业”直接导致与教学的冲突。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老师已经“移情别恋”创业了,这能保证以后还会回来教学生吗?同时会不会扭曲教学关系?还有人认为,这是教师在创业世界“玩耍”的机会.
去年,各大影院都在放映电影《火星救援》。有人说是火星版的鲁宾童话,有人说是违背常识的科幻片,有人说吃土豆三年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挑食.边肖觉得这更像是一部在火星上创业的励志电影。主人公马克沃特妮具有“成功企业家”的元素。
沃特尼是植物学专家,是“铁杆学者”。他来到了火星。不用说,他有无与伦比的专业水平。为了在荒野中生存,他有能力制造食物,甚至做出了“我要科学的把船开出这个星球”的大胆声明。沃特尼作为一个全新领域的先驱,被巨大的不确定性所笼罩。他以近乎完美的敬业精神,通过整合几近破碎的现有资源,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精细却又生死攸关的问题,最终成功挺了过来。
创业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离职创业”是教育的第一步,选择“离职创业”更多的是一种未知的挑战。为避免教师“离岗创业”的各种后顾之忧,高校在认同教师“离岗创业”时,需要做好教师认清自身定位的思想工作。让老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老师”创业,是为了提升高校的长期创新创业能力,而不是短期的“创业成功”。高校在鼓励教师“离职创业”时,应以“专业对口”为重点。如果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研究领域“追赶”到真正的市场上,专注于与自己所教学科相关的创业项目,无论创业成败,都会对教学有益。
其中,4日发布的《意见》也提到了“职业对口”的问题,比如“允许他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前提下,利用自己和团队的科技成果在工作岗位上创业或在科技创新企业兼职”。这应该是“专业对口”的默认要求。如果一个教生物的老师去从事电子产品,这种情况一定是“专业不对口”,是否应该归类为允许“离职创业”?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承担转行创业的风险。
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如果“专业错误”,也能成功创业;然而,这是该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失败。现在想创业的老师一定在想,“离职创业”除了“专业对口”还需要什么?编个小编大惊小怪,考考想创业的老师!
如果1 1=1,1 2=1,3 4=1,5 7=1,618=1;老师,你的大脑第一反应是什么?
如果是:“不可能!”
那么,老师,你创业的路还很长~
如果合适的话
作为一个“离职创业”的老师,他一定有“沃特尼在火星上种土豆”的大胆想法。只有当他有想法和创造力时,他才能创新和创造;同时,我们必须记住“我是老师”。就像沃特尼最终回到地球分享他在火星上学到的信息一样,他应该知道如何回到学校,把自己的创业经历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更适合“离职后创业”!
来源名校快报微信(mxs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