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以来,煤炭板块呈现强势上行态势,5个交易日累计上涨7.48%,“煤飞”行情再现。一个是市场驱动,一个是政策驱动。有分析称,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这直接惠及煤炭股。
煤炭股起飞背后
我想说的是,煤炭价格的回暖直接关系到煤炭整体需求的反转。在另一篇文章中,作者曾认为“气荒”现象表明中国目前还不能完全抛弃煤炭,短期内煤炭仍是不可替代的能源。2017年12月8日,北京紧急重启华能北京燃煤热电厂,实现半年多无煤发电后,备用燃煤机组重新启动。这一消息表明,决策层终于意识到了这一情况,开始正视煤炭的不可替代性。未来几年难以有效缓解燃气短缺,这也使得煤炭需求有望有一个充分的时间。作为一个信号,此前被抑制的煤炭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财经》杂志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天然气短缺可能持续5年,天然气行业的短板显而易见。中国石油天然气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高级经济师徐波在2017年11月底的中国天然气产业市场化发展大会上表示。“国内天然气‘气荒’过去5年难以解决。”
未来,煤炭的使用和需求将有足够的空间。加上煤炭企业有利的并购重组,煤炭股有充分的理由“起飞”。其中,洁净煤市场尤其值得期待。以龙井环保为例,尝试分析煤炭清洁利用的市场空间。由于燃煤将持续,燃煤排放的首要考虑是通过脱硫、脱硝等措施减少空气污染。
煤炭的清洁利用实际上是一个产业链的概念。在整个产业链中,洗煤可以集中在三个环节:一是入炉前洗煤排在前列;二是炉内清洗,如低氮燃烧、循环流化床炉喷钙、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和水煤浆锅炉的改造、煤气化清洁技术的应用等。三是末端脱硫、脱硝、除尘等烟气处理。洁净煤技术广泛应用于燃煤发电领域,可从燃烧前、燃烧中、燃烧后三个环节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燃烧效率。
那么,有洁净煤理念的企业也可以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开拓市场。
龙净环保们仍须开拓
龙井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空气污染治理第一家上市公司。作为一家空气环保设备制造商,龙井环保主要从事除尘、脱硫、脱硝、电控装置、物料运输等产品,其中除尘技术优势明显,除尘脱硫装机容量相对较高。率先提出并承包首个烟气处理岛项目。近年来,龙井环保业绩保持整体增长态势。2008年至2016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3.48%,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8.14%。龙井环保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71亿元,同比增长0.86%;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9.6%。
随着需求的增长,龙井环保今年的干法脱硫增长迅速,从传统的火电、钢铁到新兴的焦化、炭素、
index="0">催化裂化、工业尾气治理等非电领域的覆盖,新增合同大幅增长。在有色金属行业烟气治理市场,也取得了两个大型电解铝脱硫项目。不过,这在整个环保行业正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这样的发展态势并不十分乐观。在笔者看来,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火电和钢铁行业增速放缓,原有的落后产能面临淘汰,龙净环保也面临着持续增长的压力。因为在同时期,中国生态修复和水处理等龙头企业的复合增长率,常常为30%左右。
或许,决策层对煤炭定位的不确定性,迟滞了煤炭清洁利用本应有的市场行情。如今,既然煤炭的不可替代性得到了确认,那煤炭清洁利用概念股,或许将迎来一波“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行情。
春江水暖鸭先知,资本的嗅觉总是最灵敏的。从资本市场上来看,即便是并不明朗的2017年夏季,资本也对煤炭清洁利用保持了巨大的兴趣。
2017年6月,阳光集团及一致行动人以36.71亿元,即20元/股溢价收购龙净环保17.17%股份,成为龙净环保实际控制人。阳光集团此前聚焦于房地产、教育、物产等产业,与龙净环保并无交集。
该转让一经公布便引发监管问询。回复函显示,阳光集团紧抓当前环保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通过间接收购龙净环保这一重要平台实现在环保产业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符合其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其后不久,龙净环保还出台了十年员工持股激励,绑定员工利益。
前有高溢价入主和持续增持,后有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绑定,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其实,这也说明当前龙净环保的发展遇到些瓶颈,需要更多的引入资本和激励机制。
有分析师直言,龙净环保虽然在除尘领域暂时领先,但是后来者追赶的速度非常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除尘市场在2014和2015年快速增长期,已经趋于饱和,导致发展后劲不足。除了龙净环保,还有像国电清新、龙源环保、中电远达、雪迪龙、三聚环保等一大批从事烟气脱硫脱硝、煤炭清洁利用的上市公司面临同样的境况。
目前,“气荒”带来的煤炭需求的释放,给清洁煤企业带来一段时间的市场利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像龙净环保这样的环保企业,仍需要不断突破创新,在非电领域进行积极开拓。
作者介绍:秦远,煤炭行业专家,生态资本论特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