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导演何郭亮——,2018年留着胡子年满34岁,他透露出与年龄和履历不相称的缓慢和谦逊。
从摄影入行的一个导演梦
何1984年出生于衡南县柳市镇的一个富裕家庭。父母都是银行职员。2002年考入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大学期间,何从父亲给他买的第一台dv摄像机开始做起。当他的同学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他就把dv拍下来并付诸实践。正是这种浓厚的兴趣,让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在从事编舞的时候游刃有余。大二的时候,自觉学了一点东西的何和学长们一起开了一家影视沙龙,期间还制作了很多短片,反响很好。何郭亮在学校也很有名。其实何想当导演,源于大三时朋友的毕业报名。
2005年3月,长沙大众传媒的朋友请他帮忙为大学比赛拍纪录片。在两个晚上,他和其他几个朋友完成了这项工作。电影在学院放映后,许多学生哭了。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图像的魅力。他觉得,如果一个人能用图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分享,那就太酷了。
2006年6月,何毕业后,有了北漂的想法。当他告诉父母他想去北京时,父母一致反对。何郭亮回忆说:“我记不得当时所有的挣扎。我只记得在离家的火车上,父亲问他,你知道导演的工作有多辛苦吗?他笑着说这没问题,等我带着两个小金人回来……”
为梦想选择北漂 导演梦一步步看到曙光
同年10月,何怀揣梦想来到北京。刚到北京的时候,他被现实逼傻了。“北京租房太贵了,三付一,付完房租只剩几百块了。”然而迫于生存压力,何进入北京书画频道担任记者,专门采访著名书画艺术家。为了赚更多的钱,他独立做拍摄、编辑、采访和出版。在坚持了一年后,何一直在反思:“你来北京是做什么的?”最后的答案是“向导演学习”。2007年8月,何转行到卡库动画导演的岗位,终于离自己的梦想迈了一步。但是,工作的压力也成倍增加,熬夜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做过剪辑,有时候会半夜陪团队伙伴剪片子。经常,为了赶上项目进度,我只连续睡几个小时。
2008年,在后来的工作中得心应手的何,有了再次跳槽的想法。同年9月进入中国电视购物频道担任高级导演。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他已经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导演。
010年到1010年在京工作期间,何逐渐想通了公司的运营模式,心想:“不能老是给别人打工,也可以自己创业。”
2009年9月,何回到衡阳,与朋友一起创办“华凯影视”,但只坚持了一年,就被迫停止。回忆创业的失败,何说:“当时,衡阳的影视制作并不普及。工作室里的名单不多。因为缺乏经验,经常需要贴出电影,最终导致了《华凯影视》的完结。”
2011年初,何再次从全旗集结,合伙成立“孟卡多影视”。他因为发展方向无法与合伙人统一,被迫分拆。
5px;">2016年3月,何国梁第3次重头再来,成立“衡阳美博传媒”。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通过独特的创作视角,打响业内知名度:帮珠晖区检察院拍摄的微电影《爸爸你去哪》获得全国优胜奖;衡阳市纪委“第一届纪委微电影大赛”,公司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赶制6部微电影,获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帮珠晖区纪委拍摄的微电影《最熟悉的陌生人》获得市一等奖。“美博传媒”逐渐为业内熟知,成为衡阳影视制作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公司业绩也呈井喷式增长,由2016年的20万,翻至2017年的百余万。不忘初心 创意、手艺并重
何国梁说:“在不断成长的这10余年里,‘我要成为一个好导演’这个梦想是没有变的。知行合一,你知道了就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学习新的东西,然后再转化为你的行动。这是我的初心,我做不到,但我天天都这样提醒自己。”
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希望投机取巧,都希望最快地获得一些东西。现在大家都还在关注渠道和传播方法,三年五年以后,也可能很快,我们这样的团队会非常有市场价值,因为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初心,保持我们好的创意和手艺。
来源:快乐978「hyFM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