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张小姐)随着6月30日可审查药品审批截止日的到来,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即将进入申报阶段。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8月18日至2021年6月30日,约有40个创新药或新适应症获批,这意味着一批国产创新药有望进入医保谈判。市场高度关注创新药纳入医保带来的机遇,机构普遍认为医保目录常态化有助于创新药快速释放。
6月创新药密集获批
根据国家医保局6月初发布的《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经过前期准备阶段后,将于7月至8月进入申请阶段,其中企业申请时间计划为7月1日至14日,预计9月至10月进行谈判,10月至11月公布调整结果。根据《方案》,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获批的新药或适应症有机会参与医保谈判。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机构数据和上市公司公告,发现自上一轮医保目录纳入药品认定截止日期(2020年8月17日)以来,国内约有40种创新药获批上市或新增适应症。尤其是今年,创新药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仅6月份,至少有7个国产I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涉及恒瑞医药、艾迪药业、海正药业、泽景药业、荣昌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根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报告,2020年,药物检测中心对20个创新药物品种进行了评估和批准。
6月28日,爱迪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号文,该文于2021年6月25日经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同日,海正药业披露,海波脉补片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可单独使用或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联合使用,治疗原发性(杂合子家族性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6月23日,汉森制药披露,首个创新药物恩替诺福韦片获批上市。本品为抗感染药,适用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此前,恒瑞医药的TPO受体激动剂海曲波帕乙醇胺片、泽景医药的抗肿瘤药物多纳非尼甲苯磺酸片、荣昌生物的新型靶向注射用HER2抗体偶联物(ADC)、蒙克医药的抗菌药物康唑胺片先后获批上市。
据业内人士分析,符合2021年医保目录调整范围的创新药物或适应症包括PD-1单克隆抗体、PARP抑制剂、ADC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两轮医保谈判中进入医保目录的4款国产PD-1产品均新增了适应症。6月28日,信达生物宣布,信达利单抗获批为第四个适应症,与贝伐单抗注射液(大优通)联合用于此前未接受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癌的一线治疗。6月23日,百济神州宣布获得了替雷利珠单抗的两个新适应症。6月10日,恒瑞医药披露卡瑞利珠单抗获批第六个适应症。此前,君实生物-Treeplizumab被用于获得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新适应症,这些患者以前曾接受过二线或以上全身治疗失败
附条件批准。常态化调整利好创新药
当前,纳入医保目录已成创新药打开增量市场的催化剂。以信达生物为例,2019年,信达生物的达伯舒在医保谈判时以2843元(10ml:100mg/瓶)的定价成为唯一进入国家乙类医保的PD-1单抗产品,相比其上市时的定价7838元降幅达63.73%。2020年,纳入医保的达伯舒放量,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占当年公司营收近六成。
不过,进入医保谈判,也意味着降价的结果已然注定。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医保谈判涉及162种药品,最终119种谈判成功,其中包括96个独家药品,谈判成功率73.46%,谈成药品平均降价50.64%。2019年医保谈判新增谈判品种119个,加上2017年续谈31个品种,合计150个品种,最终谈判成功97个,其中,70个新增品种价格平均降幅60.7%,27个续谈成功品种平均降幅26.4%。
机构认为,以往创新药因其定价高,且市场准入时间过长,导致市场渗透率较低,而纳入医保后,创新药得以快速放量。在医保局开始执行医保目录谈判后,创新药纳入医保的速度加快,对创新药领域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利好研发实力强、管线丰富的创新药企及产业链。
从《方案》来看,此次医保目录调整依然是有进有出。平安证券表示,我国医保目录目前已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医保基金可以得到更有效利用。我国医保目录调整时间间隔不断缩短,调整更加灵活。考虑医保目录的调出机制,临床价值显著的药品将更快速地调整进入目录,而辅助用药和药物经济性较差的药品将被调出,加快医保基金的腾笼换鸟。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可加速创新药放量,帮助其更好地抢占市场,同时提高新药可及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