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第七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进入半决赛评判环节。在杭州之江大酒店竞赛组委会办公室的评审团现场,评审团正在认真研究每一个竞赛方案,并不时低声讨论。据悉,经过为期两天的复赛评审,将从入围的800强中选出400个项目进入赛区半决赛。
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20个部委和高新区(滨江)、萧山区、余杭区、钱塘新区等4个区联合承办。大赛以“提升杭州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优秀大学生来杭创业”为宗旨,整合优质创业资源,鼓励更多优秀创业人才、团队、项目来杭“成家立业”,这也是杭州作为“创业之城”的金名片之一。
吕雯第一组审查地点
参赛项目创历史新高 再次实现三增长
本次大赛的网上报名于去年6月13日,杭州首个“双创日”正式启动,参赛项目数量再次增加,增加的因素有三:高校数量、项目数量、项目质量。据统计,来自mainland China、港澳台31个省市、461所海外高校的3743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来自剑桥、牛津、加州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的79个海外学生创业项目也参赛。在疫情影响下,参赛高校数量和赛事数量仍保持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像清北这样的‘双一流’高校的参赛项目和海外项目明显增多,”杭州拱墅区科技创业中心专职创业导师钱迅雷作为大赛的资深评委高兴地说。“参赛团队不仅业务思维更加成熟,而且与重点行业发展方向的契合度也更高。以智能制造集团为例,其中一个条目是用软件程序控制机械设备,为传统制造业增添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据悉,参赛作品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作品599件,同比增长19.6%;北京大学、清华大学、Xi交通大学等C9及“双一流”高校参赛作品477件,同比增长56.4%;在国家部委举办的“创青春”“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浙江省金奖的项目79个,同比增长58%,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产业布局方面,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医疗健康等竞争项目1947个,占比52.02%,以杭州重点产业较为集中。
制造组1审查地点
实战性强的创业项目更受青睐
本次评审首次采用网络评审模式,分15组进行文本评审,邀请技术、投资、管理等领域专家50余人参加。面对800多条参赛作品,专家有什么评价标准?他们更喜欢什么样的项目?
据介绍,评估工作坚持独立公正、行业分组、保密回避、突出实战的原则。评价标准分为创业团队、技术创新、市场前景和商业模式四个指标。主要评价依据是创业项目是否符合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鼓励发展类(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否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和增长潜力。
周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