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整合,桐庐职业教育资源终于落地。原通江职业技术学校并入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启了桐庐职业教育的新时代。
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舒立新用四个字概括了两校合并带来的变化:多、多、元、彩。——学校规模变大,在校学生由1600多人增加到2300人左右,教职工129人扩大到171人;同时要创新办学理念,努力打造涵盖中等职业教育、社区教育、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功能齐全、专业优化、效益明显的办学实体。
职业学校是“工匠技能”和“工匠精神”的传承之地。如今,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里有三五组学生。不管你以前来自哪里,你现在都是学校大家庭的一员,在童军的雕像下,仰望天空,展望未来。
新天气之一:
这两所学校是“合并”的,教师人数更多
两所大学资源整合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多了,学生和老师的数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两校资源的整合,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管理难度加大,给师资、设备和校舍带来了很大压力。两校合并不仅需要物理空间、设施设备,更需要文化、制度、管理等软件的对接,尤其是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融合。
因此,县职业技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改建、扩建宿舍楼,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逐一介绍每位老师,体现学校对人才的重视;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安排好学生的课和教师的定位.这些都让师生感受到了来自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大爱。
第二个新天气:
这两所学校是“一体化”的,专业设置更加多样化
原来两所学校共有12个专业,有的重复,有的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两所高校启动整合升级工作后,紧紧跟随桐庐产业链,整合专业结构,按照产业部门重新划分专业。他们被分为四大专业类别:加工制造、旅游服务、农林、金融与贸易,涵盖机械加工技术、电梯安装与维护、电子与电工、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酒店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航空与高铁乘务、中餐烹饪、园林技术、农场管理。其中农场管理、中药生产都是与桐庐当地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两校融合后,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办学实力提高,与企业的合作也更有优势。可以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实用型人才,有利于提高桐庐县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桐庐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舒立新说。
第三个新天气:
取长补短,多提高一元技能
两所大学的资源整合后,各种人才聚集在一起。如今,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并没有被各种技能压垮。不仅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想象杯”一等奖5名、浙江省技能能手、感动杭城十佳教师,还有全国机械类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手、“浙江烹饪大师”、杭州市劳模,可谓人才辈出。
随着教师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优化
第四个新天气:
“和谐”互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童军文化,以“尊德重技,济世济民”为核心,促进了两校师生的交融与合作,也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处处让人感受到“和”。
在胡萌湖边,老师们放下了祝愿学校一切顺利的锦鲤鱼;操场上,每个班都在统一喊着跑操的口号;在社区里,街舞俱乐部和舞狮俱乐部正在努力吸引新的学生加入。今年59个班一起参加的运动会,创造了学校的历史,精彩的入学仪式令人目不暇接。烹饪课用精美的雕刻作品,电商课用创意COSPLAY展示,机械物流课用独特的云南风情,艺术培训班用青春的舞步展现活力.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尽情释放能量,展现出多才多艺、朝气蓬勃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