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国产励志治愈系电影,创业电影励志电影国产

刘浩然、彭昱畅、殷放、李佳琪,放在一起会吸引一大波年轻人。要说《一点就到家》是一部青春励志电影,没错。但和之前印象中的“青春”不同。

刘浩然和彭昱畅已经脱离了少年时代,成为了为生活奋斗的年轻“群居动物”。一个是胡子拉碴,一个是黑暗,但纯真的心很快溢出了屏幕。

我猜到了这个创业故事的开始,但没有猜到结局。过去,大多数创业故事都是一路走到最后。这一次是真的,三个娃娃边走边工作,慢慢摸索方向,这才是创业的真面目。

不得不说,许宏宇导演太了解年轻人了,对细节观察得很细致,所以我们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三傻大闹黄路村,真能顶个诸葛亮

刘浩然饰演的魏金贝,从小就有着明确的赚钱野心。22岁创业,有机会就往哪里冲,但一次次失败。终于,这一次,魏晋华北“裤衩全没了”,他开始否定自己:世界无力改变自己!对生活失望的他站在楼顶,跳楼时被快递员彭秀兵抓住。

魏晋华北都渴望成功,但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成功。人生低谷的魏金贝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但实际上他始终抱着“赚钱做什么”的心态。其实他的创业有“投机”的属性,没有明确的长期发展方向。

彭昱畅饰演的彭秀兵则是另一方面,从云南的一个山村到北京打工,他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赚钱回家建设家乡。他的执行力很强,十年快递不怕苦,每次都是模特。这种实践精神需要与商业知识和经济头脑相匹配才能创业。否则,没有野心,没有努力,没有战略,没有规划,就无法实现理想。

这两个人,一个要跳楼,一个要送最后一件快递,刚好搭上线,一起去云南。

大家都不看好在偏远山村设立快递站。即使魏、金、北加入电商思维,他们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了——,或者用彭秀兵的话来说,还没有成功。

也许是彭秀兵的乐观给他们带来了好运,在后山的李少群成了转折点。

e:15px;">李绍群在现代年轻人中可能会被称为“文艺青年”。


有时候,“文艺青年”这四个字并不见得就是褒义词,往往会给人“有理想但太过理想化、不接地气”的印象。






一样是从北京回到云南山村,李绍群却把咖啡带回了家,一个人躲在后山,惬意地种自己的咖啡给自己充。




他和魏晋北、彭秀兵都不一样,他压根儿就没想卖咖啡赚钱。


单看这三人,如果单打独斗肯定都会面临失败。可命运把他们捏在了一起,刚好成了个黄金三角。看他们满山跑笑得像个傻子,是真的能感受到溢出来的快乐和斗志。


像不像三傻大闹黄路村呢?






社畜?不,你可以选择不当



从城市到乡村去,这在现代年轻人中越来越常听到了。


其实连李子柒的火爆,也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城市里的人渴望挣脱樊笼、复得返自然的向往。




但真实的乡村,有青山绿水,却也有坎坷尘土。


乡下的孩子涌进大城市,却在都市中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样的故事也有不少。






其实说到底,现代社会给年轻人的选择太多了。每一种选择代表一种诱惑,很容易就会动摇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的决心。


比如魏晋北屡次创业失败,说到底也是选择太多。看似有成千上万的项目站在风口上,这个不行立刻换下一个。但如果每一次创业都抱着这样的心态,那就等不到柳暗花明和守的云开见月明。




创业,现代年轻人都想去尝试的事,小到开网店大到搞机器人,热血和热情很容易在一次次挫折中被消磨殆尽。


“社畜”这两个字眼,仿佛成了社会人的自嘲。


但每个人都是可以选择的。






关于选择的话题,影片借用哈利波特点题:你是选择正确的还是容易的?


刘昊然胡子拉碴失眠轻生的痛苦模样是不是像极了年轻人的崩溃?尤其是当你自以为选择了容易的事去做却总得不到以为的成功,那种压力和焦虑,远超去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


魏晋北想要逃脱社畜人生,想到的解决办法是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彭秀兵却选择了回去建设家乡。






很多人是混得不好才回老家,但彭秀兵不一样,他是混得好了,觉得自己有能力去改变家乡了才回去的。


大城市机会多?创业一定要去大城市?才不嘞,家乡那片热土难道不是一片蓝海?






很久没看到这么干净的励志电影了



刘昊然在影片中喃喃自语:“我不干净了”,可这部影片却是我在这几年看到最干净的影片了。


没有爱情戏的影视剧要怎么拍?《一点就到家》就是很好的范例。


难得的是影片的情感张力十足,情绪的节奏控制很有技巧。往往让你在鼻子一酸眼泪打滚的时候突然来个开怀大笑。






导演在铺垫人物情感时,用了多层次的交织层叠。


有老一辈和年轻人的代沟与亲情。


李绍群和他爹老村长,这对父子之间的牵绊,让人啼笑之外更有感动。扮演老村长的演员张琪表情和肢体太有张力了,最后父子和解那一幕,丰盈的情绪都被手微微颤动地抖落下来了。






也有祖宗的传统和时代新产物之间的碰撞。


COFFEE OR TEA,一个是年轻人喜欢的,一个是老年人爱喝的,寓意着传统和新潮的碰撞。小村寨就因为三个年轻人的到来,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集市在影片中也是极有代表性的符号,是人们传统的贸易模式被新的商业模式所取代,也是偏远山村融入现代化生活的体现。




空无人烟的集市里那位阿婆的言语,给这个符号增加了令人深思的东西。其实这段剧情,我还是觉得有些遗憾的,在我看来,集市仍然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存续下去,而不是就此退出舞台。






还有商业伙伴如何平衡友谊。


好朋友到底要不要合伙做生意?这个问题也算是亘古难题。


导演借用影片想说的是:真正的好朋友才能做成事业,哪怕中间会有争吵会伤感情,最后还是能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其实几个月前我恰巧也买过云南产的精品咖啡豆,确实有独特的风味。所以观看影片时多了一些情感共鸣。




影片中国产咖啡的崛起,也只是一个缩影。不止是咖啡,这几年国货崛起已经成了新的风尚。这背后离不开的,就是一位位怀有赤忱之心的年轻人。他们既是在追寻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也有对家乡的感情,更多的恐怕还有祖国的自豪。






所以,别再叫自己“社畜”了,做个追梦人吧。


努力去创造,全然去接受,找到方向和伙伴,一路同行的人生,会不会更美好呢?


其实我有点期待拍一个女性版本的故事,专心搞事业的女孩子,想想就觉得会很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