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农村互联网创业项目推荐 创业项目推荐

#寻找家乡最好的水果#

(本文为纯干货,4分钟完成。)作者林海涉足农业、农村、农民领域5年,走访了数百位现代农业投资大佬,与父亲研究运用“互联网思维”种植猕猴桃,与家乡农民创办合作社。学到了一些经验,供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投资老板、返乡创业者等涉农人士参考。

我和爸爸设计了网络猕猴桃园

搞现代农业,不仅要用现代方法“种地”,更要用现代思维“管地”!

在互联网时代搞农业,要结合“互联网思维”,“先卖后种”,否则风险大。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简单理解就是逆向思维。在农业方面,传统思维是“先种后卖”,而互联网的新思维是“先卖后种”。互联网思维在农业项目中运用的形式有:农业IP思维和农业流量思维。

我父亲和我从事农业

新思维做法:也就是先种一小块地,做一个农业IP和盈利模式。同时探索生产技术、营销模式、服务模式和经验;线上线下推广,吸纳流量,扩大影响力;寻找更多认可你IP的客户,做精准营销,服务好每一个优质客户。积累客户,等到口碑裂变形成,供大于求,再逐步持续投入,稳步扩大规模或整合传统农业升级打造品牌。这样风险更小,也更安全。特别适合从事绿色农业、健康农业、有机农业等精细化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做法:生产和销售需要数百英亩和数千英亩的土地。

在农村搞农业就是不在城市工业区搞工业流水线标准化生产;农业投资周期长,受自然气候、土壤环境、当地人文等多种因素影响,风险多。当初板块太大,项目对技术管理、人力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经验要求很高。如果某个环节跟不上可持续的“造血”利润,仅靠国家补贴很难维持现金流,融资和贷款也无法再次获得,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资金断供和投资失败,老板明天见不到就要跑路了。这就是大多数农业项目投资失败的原因。

因此,我们必须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学习新的商业思维。

我父亲和我一起包装猕猴桃

案例:我与农民老父亲联手以两亩地试点,他负责种地、我打帮手做模式及推广。最终年实际收入达到60万元。

2016年从深圳回到四川苍溪何家坡老家,和老父亲一起探索“用互联网思维搞农业”。我不算回老家创业,我只是每个月往返一次何家坡的老家,和父亲一起参与这项工作。因为很多现实的原因,比如我的家在外地,我的公司在国外创业,这五年我一直无法全心全意回到家乡做事,否则他的收入会翻倍。

我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现在已经70岁了。他种了红心“红阳”猕猴桃。2014年,他回到深圳老家,开始种植红心猕猴桃。那一年,两亩地被翻了个底朝天,全部种满了农用有机肥,在地下养土。到目前为止,这个地区的土壤非常肥沃。

我父亲的收养模式和我的

红阳红心猕猴桃,挂果周期一般为4年。父亲2014年栽苗,2015年嫁接,2016年上架;2017

年开始挂果,他为了让树更好地长大,忍痛将很多幼果摘了不要,每颗树就留几颗果子。2017年两亩面积,成熟时只结了500斤。他采取生态有机种法,坚持不用复合型含激素化肥,用玉米杆、菜枯等做自然有机肥,口感非常好,我在自媒体上每天传播,当年都被我身边的同事、朋友抢光。


农民父亲种的红阳红心猕猴桃


我在2017年开始,配合父亲做盈利模式,在线上做宣传,在重庆、深圳等大城市高端社区印资料戴个草帽做推广,并给自己猕猴桃园装上了摄像头,用手机打开APP给客户看。后来在重庆注册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把他种猕猴桃的故事通过自媒体传播出去。


2018年春季挂果,他预估是要产6000斤有机红心猕猴桃,我在线上针对重庆和深圳的一些企业老板做认养农业和共享农业。模式:每颗树3年1500元、1年2000元产量兑现50斤,获得200多位客户,把树全部订了出去,先拿到手40万元订单。


我和父亲的故事被自媒体到处传


到7月,我和父亲的故事在自媒体传开后,被重庆卫视涂磊老师主持的《谢谢你了》节目组编导看见,便到我四川苍溪老家拍摄我和他的故事,并拉我和父亲上重庆卫视录制了一期50分钟对话节目《谢谢你来了:子承父业》,播出后影响很大,相续被央视网、贵州卫视、上东卫视等转播,客户纷纷通过网络找上我。


2018年7月我和父亲上重庆卫视


2018年9月份,因面积小父亲没装自动喷灌,村里看不上项目也不给修水池。结果遭遇连续天旱30天,猕猴桃叶子全部干枯,老爸坚持用井水灌溉,树好歹保住,但果儿很多焉了,无法兑现认养客户订单。订购订单又来200多万元,我和父亲在村外去收农民种的同类果儿5万斤,后来出质量事故导致全部亏损(我其他文章里写过)。


给客户送上门


2019年,为防止在外收购农民种的猕猴桃再出质量问题。我回老家何家坡号召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根据父亲的样板园走“庭院小庄园”集约化发展40亩“红阳”,父亲又种了3亩。但没再继续搞认养和共享,而是走新零售模式拿到2万多会员订单。当年又遭遇恶劣自然天气,这一年没亏但也没赚到钱。


涂磊老师尝我和父亲带来的猕猴桃汁


2020年,我们果儿都有点小,但口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父亲种的两亩“红阳”,优质果装礼盒选出来发货,只有2000斤,最贵卖60元一斤,全是北上广深的老板们提前预订,收入12万元,发出去坏损赔付率不到千分之五,客户满意度达到95%;次等级果儿不适合装礼盒,后来全部免费增老客户吃。他们纷纷主动帮我们宣传,订单持续飞来,120万元无法兑现被推掉,但同步帮助合作社及其他有机种植户农民卖出不少红心猕猴桃。


父亲种的红心果成大城市白领下午茶


周边农民把何家坡当成了收购中心拉来卖,上海和北京有客户通过卫星导航定位开车来何家坡买猕猴桃,父亲种这两亩地“IP”带来了丰厚的附加增值50多万元,何家坡合作社社员在发货高峰期绩效收入达到500元一天!社员也实现红包分红,同步弥补了2018年的部分亏损。


2021年我们的目标,让父亲两亩地实现80万元增值收入,同步帮助何家坡合作社集体营业零售额突破800万元!并将何家坡合作社与对其他种植基地对接起来合作,让农民坐家靠发货也能打工挣钱!


美女记者拍父亲种猕猴桃


本篇完,有需要详细了解可评论留言。


笔者林海:实名何国荣,四川苍溪籍人,并非三农专家,曾就职于世界500强,多年从事企业品牌策划、团队建设及营销管理。涉足三农实践和研究,全因父辈在农村受穷,平生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最终能为三农和乡村振兴写两本接地气的书。喜欢就关注!




作者林海与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