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国创业榜样名单 青年创业榜样

马化腾人生第一桶金:股票分析系统

马花藤1971年出生于广东潮汕,小时候随父母从汕头到深圳。他的家庭条件很好,他的父亲是一名经济学家。虽然马家境富裕,但他的风险投资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积累。1989年,马进入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与应用。在学习期间,马逐渐体验到了编写软件和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乐趣。1993年毕业前夕,他设计了一套“股票分析系统”。很快,一家公司看中了这款软件,出价5万元购买。马获得了创业的第一笔资金。

从那以后,马花藤就失去了控制。后来,他与同学合作开发了“股票接收系统”。他负责设计软件,而另一个负责硬件。使用这个设备,用户可以用电视实时查看股市,市场卖得很好。最高的时候,一套卖2000多元。1994年,马从软件开发投入10万元到股市。随着股价飙升,马的10万元变成了70万元,这为他独立创业奠定了基础。

马云人生第一桶金:海博翻译社

1992年,马云看到杭州很多外贸公司需要大量的专职或兼职外语翻译,但当时杭州没有专业的翻译机构。有很多人找马云翻译材料。他一个人太忙了。突然,他觉得成立翻译公司应该赚钱。马云是一个一有想法就行动的人。但他刚工作4年,月薪不到100元,勉强维持温饱。这并没有困扰马云。他找了几个合伙人,说服他们一起创业,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家专业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

创业,很难。第一个月,翻译机构的总收入只有700元,当时的租金是每月2400元。赚少赔多,马云被很多人嘲笑,朋友劝马云不要胡来,几个伙伴的信心也动摇了。但是马云不想放弃。既然他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到底。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成了“奸商”,拿着大包小包到广州、义乌等地摆摊卖内衣、礼品、鲜花、书籍、衣服、手电筒等小商品。如果你赚了钱,你会在翻译公司得到报酬,支付租金,维持运营。就这样,马云坚持了三年,不仅支持了翻译机构,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还增加了翻译机构的业务量。1995年,海博翻译社终于走出低谷,开始盈利。马云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现在,海博翻译公司也是杭州最大的翻译公司。

宗庆后人生第一桶金:哇哈哈儿童营养品

1978年,大批知青开始回城。当小学老师的母亲退休后,33岁的宗找到了最高的工作,在阔别多年后回到了家乡杭州。由于学历太低,当不了老师,他被分配到一所小学当校工,后来又在一家校办工厂做销售员和推销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他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但从未扮演过自己的角色。

1987年,杭州市教育局的一位领导知道自己的才能,把别人管不了的校办企业经销部承包给了宗。宗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他被任命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事实上,他手下只有两位退休女教师。

这一年,宗已经过去了,但是一个校办企业的经销部已经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了。他从给小学送冰棍和写书开始

地积累。身为经销部经理的宗庆后像工作狂一样,风里雨里骑着三轮车去送货,戴着草帽、蹬着平板车走街串巷,叫卖棒冰、文具。烈日下骑着三轮车到小学送一箱棒冰,赢利一元。利润虽然微薄,但宗庆后坚信付出总有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庆后也在逐渐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开始为别的厂家代加工产品。到年底一算账,居然有了十几万元的利润。


给别人代加工产品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给学校送货的过程中,宗庆后接触了一些孩子的家长,通过和他们交谈,宗庆后了解到很多孩子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是家长们最头痛的问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追着喂食的情景几乎日复一日地在每个家庭上演。他想到如果有一种产品能够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一定能得到家长的欢迎。


1988年,宗庆后开始为别人加工营养口服液。宗庆后注意到营养口服液的利润比较大,当时全国有30多家企业生产营养口服液,但是市场有一个空白点,就是儿童营养口服液还没有人做。很有商业敏感性的宗庆后注意到这是一个商机。


宗庆后决定抓住这个机遇搏一把,此时的宗庆后早已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宗庆后显得异常坚决。于是,宗庆后率领这家校办企业用自己前期积累的一些钱,再加上借来的钱,共筹款14万元,组织专家和科研人员,选择了“促进儿童食欲”作为切入点的营养液,开发出了第一个专供儿童饮用的营养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靠着确切的效果,靠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产品一炮打响,走红全国。宗庆后也由此迅速积累起企业发展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