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斌
什么是青春?爷爷告诉他,青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跨过大山,通过考试的决心;导师告诉他,青春是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今天的事情今天就做完;他认为,青年就是要去国家需要的地方,为社会做贡献.
近日,25岁的潘永斌迎来读研。他已经获得了20多家大企业的offer,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告诉自己:“踏入社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继续学习还是有必要的。不断进步,成为那个更好的人。”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
潘永斌是一个害羞的男孩,背着背包,戴着眼镜,经常在西南大学的校园里快步行走。目前毕业于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曾任西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因为出色的专业能力和科技实力,他在毕业季期间获得了20多家知名企业的邀约。
潘永斌出生于贵州,老家在黔东南自治州凯里市黄平县白集苗寨。“爷爷曾经告诉我,人一定要有一颗上进、勤奋、脚踏实地的心!”潘永斌讲了他爷爷的故事。小时候,爷爷每天要翻越两座山,步行时间4个多小时。当时条件很艰苦,但他的爷爷并没有放弃,而是成为当地第一个靠读书走出去的大学生。
潘永斌和同学一起进行科研
潘永斌回忆说,小时候,爷爷喜欢带他去跑步。每天早上,在日出之下,他总能看到两个人影,一老一小,在田野路上奔跑。爷爷告诉他,人生的旅程就像一场马拉松,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完成旅程。取胜的关键不在于突如其来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即使你有成千上万个放弃的理由,也要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多坚持一分钟。这一分钟不放弃,下一分钟就有希望。”潘永斌说,这种马拉松精神伴随着他从小到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磨难,逐渐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幸福。
潘永斌获得华为十大技术开发者之星
导师曾带病为他补课
潘永斌以优异的成绩和品德,顺利考入南京工业大学,并于2015年11月1日成为预备党员。2018年9月,通过努力,潘永斌考入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开始了在西大的生活。
“研究生刚入学时,我觉得自己不是最聪明的学生。有很多科研问题让我无从下手,甚至一度失去了信心……”潘永斌说,但研究生导师从未放弃过他。
“我最难忘的一次是导师想到带病回答我的问题。我真的很感动。”潘永斌说,有一天导师突然生病,当天就赶到医院治疗,下午就出院了。刚出医院,导师叫潘永斌。“我马上回办公室。昨天,你没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我答应今天给你一个答复……”
当潘永斌回答导师可以等他身体好了再解惑时,被导师拒绝了。“今天的事情结束了,老师也过来了,了解你现阶段的感受和问题,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今天的如果问题不解决,下面的问题会越积越多!”这段话对潘永斌影响深远。就这样,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三年来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
潘永斌接受华为云官方采访
金子总会发光。在一次交流活动中,潘永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谦虚有礼的性格,得到了华为专家和工程师的赞赏,成为了重庆西南大学MDG社区的负责人。“目前,重庆西南大学MDG社区核心人员超过40人,覆盖近2000名大学生。”潘勇
斌介绍,他们一方面要协助华为的一些大型项目,比如在开发ModelArts、HarmonyOS时需要开发者去做开源布道、完善更多开发细节内容;另一方面,响应国家政策,西南大学MDG社区还在积极组建学生的创新创业团队,在自己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去参加国际或国内的创新大赛。就这样,潘永斌带着团队参加了华为、TCL、“互联网+”等各种大型科创比赛,屡获佳绩。

△潘永斌去乡村支教
去乡村支教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除了努力学习之外,潘永斌想到,他更应该走出教室,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潘永斌和好伙伴曾在学校自发成立了一个名叫“向日葵”的学生公益组织,暑假期间,他们特地前往湖南郴州市永兴县龙形市乡,为村里的孩子进行暑假补习或解惑,呆了近两个月。
“因为人手紧张,我负责了数学和体育两个课程。”潘永斌说,村里的条件并不好,并且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没有父母陪伴,暑假期间做作业时遇到难点,就无法及时解决。于是,潘永斌他们就在当地村里找了一间空房当教室,每天都有孩子们来一起做作业,一起玩游戏等。

△潘永斌帮助老人使用电器
“孩子们的条件很艰苦,一个本子先用铅笔写一遍,再用钢笔写一遍,直到正面背面都被密密麻麻写满也舍不得丢,我们看到都非常心疼。”潘永斌说,临走前几天,许多小朋友都来向他们告别,“哥哥姐姐,我也可以像你们一样考上大学吗?”面对一张张天真的脸庞,潘永斌仿佛看到了曾经求知的自己,“可以的,只要你有梦想,通过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如今,在潘永斌的心中,青春又附上了新的定义,那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为这群孩子、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多去奉献一丝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让明天更美好!”
上游新闻记者 付迪西 摄影 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