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云栖大会值得去吗 阿里巴巴女性大会议程

丹如写的

编辑 猛哥

1

今天,“站长”这个词总是带着考古的味道。对于年轻人来说,远不如《UP大师》《大V》甚至《站姐》那么熟悉。

然而,20年前,“站长”这个名字不仅意味着他很早就接触了网络,知道技术,有人脉,而且可能是中国第一波从互联网赚钱的人。光说现在的互联网大佬,美图董事长就被称为站长之王,而马、丁磊、雷军也曾担任在深、甬、京的本土站长。

自古以来,站长都是出人才的,所以直到2009年,阿里巴巴云邀请了400位本土站长进行第一次见面。站长会议规模不大,但蔡文胜、庞冬生、邵晓锋等人前来助阵。

在移动互联网尚未兴起的时代,除了网易、新浪、搜狐、腾讯,本土网站的站长是最有活力、最有前瞻性的人。当时他们预感到移动互联网即将给世界带来新的变化,意识到以新浪微博的出现为开端,社交网络将重构内容与人的关系,但最终人们的眼中既有期待,也有迷茫。

厦门当地一家网站的站长借此机会问马云一个问题:“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是什么?”

“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有哪些机会?”这个问题从过去到现在,马云已经问过很多次了。即便如此,在移动互联网革命的信号即将到来之际,人们仍然好奇,在电商领域崭露头角但尚未登顶的阿里,下一步的选择是什么。

在同一次集会上,阿里时任参谋长曾鸣对3000多名站长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希望为未来的互联网环境提供两种服务:一种是支付,另一种是云计算。”

原来正确的答案早就被写进了历史,但直到十年后,人们才知道自己是两张通往未来的门票。然而,当时郁郁寡欢的不仅仅是看客,登上云计算大船的人们,还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挣扎。

阿里巴巴云成立于2009年,但成立初期,阿里内外唱响的声音远高于支持的声音。

即便如此,王健还是带领阿里巴巴云的成员们完成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去IOE,‘I’是IBM小型机,‘O’是Oracle数据库,‘E’是EMC存储组件。这三个IT项目长期以来都是阿里和大多数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沉重负担。阿里率先发出变革的号角。另一件大事是自主开发阿里巴巴的底层计算架构。这个操作系统后来在业界非常有名

飞行

真正带着阿里云一飞冲天时,已经到了2013年,在此之前阿里云度过了整整四年被白眼和昼夜颠覆的岁月,2012年的阿里云年会上,王坚走上台前,紧握话筒,两句话没出口,就泣不成声,这个场面至今仍旧是阿里云很多人最深刻的回忆。




2




但好在苦尽甘来,伴随着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与阿里云本身的实力增强,2011年开始,云栖大会从早期的站长大会演变成开发者大会,这其中必须关注的点有两个。



一个是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至,智能手机取代PC成为人们上网的主力的趋势已经肉眼可见,所以那一年的开发者大会前还加上了中国互联网无线峰的名号。



另外一个是云计算已经逐渐摆脱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成为已经被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



以2006年为起点,亚马逊 AWS 在 2006 年公开发布 S3 存储服务、SQS 消息队列及 EC2 虚拟机服务,由此拉开云计算时代的帷幕,其后2008年,微软、谷歌、阿里作为全球最早一批坚定投入云计算浪潮的科技公司共同推波助澜。



别看先行者们声势浩大,仿佛早已胜券在握。实际上早期的云产品都十分单薄,只是刚刚确立了计算与储存分离的核心概念,其余无论是亚马逊的储存服务,还是谷歌的 App Engine都还在摸索期。



2010年,Netflix 率先完成上云大业,为AWS树立了一个最佳的成功范例,也让整个云计算行业看到了曙光。



阿里云也不例外,成立初期如果不是集团高层强令其他业务部门捏着鼻子配合上云,被集团内部都视骗子的王坚,恐怕连草创期都难以度过,但在他们熬过了最初的三年,终于将产品打磨成熟,可以开始对外提供服务。



2011年7月,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飞天”平台开始以公共云计算服务的方式对外提供云计算商业服务。



2011年的第一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阿里云掷地有声说出“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将形成蝴蝶效应给人们生活巨大的变革”的预见。





当天,阿里云就发布了包括ACE(Aliyun Cloud Engine)开发者平台、渲染、开发结构化数据服务(Open Table Service,OTS)、关系型数据库服务(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RDS)、开放存储服务(Open Storge Service,OSS)、开放数据处理服务、阿里云邮箱、云搜索等一系列云计算产品和服务,令很多从前对云计算并无概念的开发者们倍感震撼。



在海外,亚马逊一直被认为是云计算的开拓者和布道者,国内阿里同样担任了这一角色,从产品的发布,到云计算生态的搭建,这家公司的云计算产品和理念被视为行业的风向标。



2013年,阿里云在杭州撮合了一个名为云栖小镇的联盟,他把阿里云平台上的各类应用开发商、各类合作伙伴、用户聚集起来,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联盟,去解决行业内真实存在问题。



阿里云一直强调开发者的作用,2012的开发者大会上,阿里云就表示开发者、包括阿里云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是真正教会了阿里云怎么做云计算的 “与开发者共事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



在大多数人还把云计算理解为一种技术时,阿里云就看到了云计算的本质是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这其中的差别在于技术只需要考虑单一因素,而基础设施却要结合市场环境、客户需求以及行业生态来统筹规划。



因此2011年到2014年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其议题设置大多是围绕云计算,与开发者共同探索技术、产品的可能性,至此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已然成为云计算行业盛事,海内外参与人数在2014年就达到了8000。



开发者在云计算生态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位置,这一事实在近两年才逐渐被厂商们所重视。



但阿里却走了在前面,作为基础设施的云计算必然离不开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各种合作伙伴的支持,也离不开开发者们的理解和追随。



而阿里云在决定押注云计算那一刻起,其底色就不是独谋而是共赢。2011年,阿里云就与云峰基金在2011年共同启动10亿元的云基金,用于云计算生态链建设。



方向、基本策略和合作伙伴全部落定后,阿里云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2014年时,阿里云在云栖小镇竖立起了两座纪念碑,一座是飞天5K纪念碑,这是阿里云为克服技术难关,以命相搏出的历史见证,另一座是天弘基金纪念碑,这是为了记录余额宝当年的成功,而这份成功离不开云计算的加持。



至此,在无人质疑阿里大举投入云计算的价值,而更可喜的是,在阿里的带动下,国内的云计算真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了起来。



这不是单个企业的成功,而是中国科技公司迎头赶上新一波技术变革的集体成功。于云计算这一领域,我们不必再像过去数十年一样拾人牙慧,而是能够在第一时间与全球的其他顶尖科技公司们齐头并进。




3




2015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正式更名为“云栖大会”。这一年,云栖大会来了2.2万名参会者。云栖小镇从只有几幢被农田包围的厂房,孤零零地矗立着的孤僻转塘科技经济园,蜕变为一个特殊的产业联盟的科技园区。



那一年的大会上,马云感慨到:“幸好我是二十年以前创业,如果现在创业,估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



彼时阿里云已经带动起了新一波技术创业的热潮,驻云、数梦工场都成为跟随阿里云发展起来的知名企业。也是在这次大会上,马云对外界表达了阿里云的理想:“将积累的数据、计算能力、云的一切都分享给追梦者和创业者,能够让他们的梦想成真。”



自此,云栖大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圈,成为科技行业盛事。



2014年,阿里云创造了高速的规模增长,令阿里云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云厂商,跻身全球云计算市场前三。



从一项新技术,到成为承载各行各业数字化变革的航空母舰,云计算在完成了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的完善之后,正在迎来收割期,截止到2016年,阿里云推出了超过100款产品,在这家云计算公司身先士卒的布道下“云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




在云计算帮助各行各业摆脱了传统IT基础设施的限制后,更多的行业创新得以涌现。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未来30年社会发展将出现5个新趋势:“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



“五新 ”是阿里云作为IT基础设施服务平台释放出的信号,因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走向数字化产业升级,其中金融、零售、制造等行业率先迎接数字化。



事实上,仅仅过了三年,2019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新任CEO张勇就将“五新”升级为“百新”,张勇说 “ 今天无论是在工厂、学校、医院,各行各业都已经在走向数字化的运营,无论是城市乡村,或是写字楼,都在全面走向智慧化。”



如果说智能化和数字化是所有行业最终驶向的目标,云计算就是承载和接纳这一波浪潮的航空母舰。到2017年,阿里云累计营收超过百亿,领航者的姿态日趋明显。



但这背后没有一步走得轻松,从最初迫不得已的去IOE,到自主研发飞天的操作系统。从采用国外的产品和技术,到自研数据库击败国外厂商,再到推出神龙这样的软硬件一体化的技术,阿里云的前半程都称得上步履维艰。



但好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4




参加近两年的云栖大会,不难发现现场的格子衫不再占主流,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成为云栖大会的参与主体。




云栖大会逐渐成为跨界的大会,医生、野生动物保护者、水泥厂老板、基因研究专家、空间物理教授都可能成为大会的嘉宾,云计算影响的行业无所不包。





从站长大会到开发者大会再到跨界的云栖大会,阿里云的成长路径一望皆知。2018年,马云现身云栖大会时说道:“从几百人到今天8万多人参会,云栖大会已经成为国内技术商业大会的标志,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水电煤。”



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这曾经是王坚的梦想,如今已经被阿里云实现,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城市大脑1.0的同时宣布成立“达摩院”,未来3年内的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



“达摩院”首次亮相,就公布了多个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2018年,达摩院交出了量子计算实验室和“平头哥”半导体公司两份答卷,与此同时,阿里云潜在水下的包括自研服务器、网络通信、绿色数据中心等基础技术研究也都纷纷浮上水面。




2019年云栖大会上,阿里发布了第一颗自研芯片含光800,这款芯片是全球最强AI推理芯片,主要用于云端视觉场景,可为业界提供强大AI推理算力,在业界标准的ResNet-50测试中,含光800推理性能达到78563 IPS,比目前业界最好的AI芯片性能高4倍;能效比500 IPS/W,是第二名的3.3倍。
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芯片”,阿里巴巴用技术将普惠进行到底。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阿里一家互联网公司忽然转向了基础技术研究,甚至连芯片、服务器这些硬件领域也开始涉足。



但回顾这家号称要活过102年的公司整个发展历史,几乎每一步重要的战略都符合一个定律“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云计算和支付是上一个十年阿里种下的树,如今这两棵树已经各自成就了一片森林。而下一个十年,阿里仍旧坚定的投入在技术上,2020年一开年,阿里云就宣布未来三年再投2000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如果说过去阿里云仅仅是一家单纯的云服务商,现在它已经演变成以云为基础的智能化提供商,成为涵盖IoT、协同办公、大数据、AI到今后的软硬件一体化的云平台。



2018年11月,阿里CTO张建锋开始兼任重组后的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重新定义数字经济时代的阿里云。




阿里云智能自此被制定了集成的战略,而不是与行业合作伙伴竞争SaaS市场,中台成为智能云的主要战略,钉钉等To B业务被整合进阿里云,支付宝小程序则打通淘宝、天猫、高德、微博等产品,升级为阿里小程序。



整个阿里To B服务,以阿里云为核心向外辐射,赋能全行业。



为年轻科学家设立的青橙奖连续举办了3届,惠及了数百位科学家。为推动顶尖科学成果向技术研发转化的达摩院也屡屡在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医疗、芯片、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



2019年,云栖大会十周年,阿里云三任总裁王坚、胡晓明和张建锋罕见同台,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对话。他们分别用一句关键词给到阿里云,即“继续努力”、“技术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和“需求迁移、技术驱动”。



从十年前坚定投入云计算核心技术研发,到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十年传承的坚定投入,让阿里云能够持续探索科技未来,步入技术的无人区。



十年很长,足以让先行者种下的幼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十年又很短,因为对于逐梦者而言,时间就是一条奔腾的大河。



又到云栖大会时,阿里云宣称要将之搬上云端,并发布云计算和机器人的突破进展。新的十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