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第三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创新大赛决赛在上海落下帷幕。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刘连喜教授指导的“三年创芯梦”团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全国48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赛最高奖——创“芯”之星.奖
三年后,“心”被“芯”取代。当这种对梦想的执着追求,造就了一支勤奋进取的团队,三位有理想、有责任、有追求的西部电工,就是“三年创新梦”团队的真实写照。
热能:未来自供电的“芯”名片
告别传统思维,向未来能源赠送一张张全新的名片——热能自供电芯片。想象一下,芯片从环境中获取热能并依靠收集的热能为后续电路供电是多么困难。然而“三年造芯梦”团队做到了,他们的获奖作品《一种面向自供电WSNs节点的TEG能量获取功率管理系统》由热电发电机、热电升压转换器和电源管理电路组成,实现了整个系统不需要额外的电池,依靠获得的热能完成工作。
在小系统中,白色是热电板,黑色是太阳能板,绿色是芯片的PCB板,所以形成的芯片系统不需要额外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为芯片提供启动电压。启动后,小灯泡会通过收集人体的热能发光。在黑暗阶段,小灯泡也能发光,从而实现环境能量获取和自供电。
这项技术对于广泛分布的物联网具有重要意义,这使得电池很难更换。芯片中热电升压转换器的性能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发展的印证。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三年芯创梦”团队诞生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在朱教授、刘连喜教授的指导下成长。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更具体的方向包括高性能混合信号/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超低功耗CMOS集成电路设计、WBAN模拟前端集成电路设计、能量采集集成电路设计和射频收发电路设计。
丰硕的科研成果离不开良好的学术氛围,“三年创新梦”所在的课题组就是最好的证明。近年来,课题组参与完成科研项目8项,其中计划项目2 863项,重大专项项目2项,研究经费超过800万。课题组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国际期刊19篇(IEEE论文6篇),国际会议3次,SCI检索19篇,EI检索22篇,专著1部(合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30余项。
优秀的团队就是优秀的成员,一个充满斗志的团队可以激发每个人的热情和信心。他们在团队中用辛勤的汗水成长,团队因他们的优异成绩而熠熠生辉。
廖旭峰,博士,微电子研究所三年级,研究生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 1区论文1篇,SCI 2区论文1篇,获专利3项。多次参加比赛,获得2018年、2019年中国研究生“核心”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三等奖,2019年获国家奖学金。
微电子学院三年级硕士何磊,研究生期间在SCI二区发表论文1篇,获专利1项;参加多项比赛,获得2020年全国本科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2019年“华为杯”中国研究生创新“芯”大赛全国二等奖,并分别获得2018年、2019年国家奖学金。
微电子学院二年级硕士邢义和,专业排名第一。在硕士期间,他发表了一篇IEEE ICSICT会议论文,并接受了一项专利。多次参加比赛,获得2020年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20年获国家奖学金。
少年锐气,挥斥方遒
ize:15px;">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三年创芯梦”团队选择在并不平坦的道路中坚持下去。团队成员贺磊说:“我们从2018年开始准备这个方向,期间也取得一些成果,总结前两年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项目太小、不够系统完整。所以今年我们把以前做的小项目充分整合,让它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系统,更能体现成果优势。在决赛路演阶段,演讲充满激情,我们希望展现出从容自信的气质,用我们的斗志带动现场的气氛,赢得现场观众的投票。其次,文案走心,思考不同受众所思所想,找到共情力去引发共鸣,获得认可。”
谈及比赛,邢奕赫坦言:“这个比赛前期准备还是挺顺利的,最大的考验就是比赛很集中且赛程较短,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完一个设计其实是很难的。比如设计好一个电路,我们平时做快一点也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比赛期间我们就需要在几个小时内完成它,还要达到性能指标要求,写出设计报告,所以不仅要求参赛选手有丰富的经验,还要考验团队的配合。”
成功到达终点不仅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力。“比赛准备过程中以及日常的科研和生活中,老师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我们遇到问题时,老师总会积极创造开放式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思维活跃创新,常常在讨论中寻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邢奕赫感激地说,“此外,比赛中老师还指导我们修改答辩PPT,为我们提出了许多重要和实用的参考意见。”
最后,谈及行业发展,廖栩锋动情地说:“在中美贸易的摩擦和外部承压的环境下,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这也是一个机会,在这个时候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地发展我们的事业。从我们自身来讲,要不断加强知识更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无论毕业是继续留在高校还是去企业工作,都要为我们中国的集成电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拿破仑说过,“胜利属于永远坚持不懈者”,也许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有理想、有担当、有追求”的优秀品质,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养成。“三年创芯梦”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团队成员秉持不骄不躁、沉着理性的心态,始终在学习和科研中培养自己知难而进、逆水行舟的能力,潜移默化下一点一滴的进步,让他们从容应对,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西电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