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的正当需求之一:吃饭
据调查,在一个常住人口不到10万的小县城,光是早餐店就有2000多家,剩下的就是中餐、火锅、汤锅、农家乐、小吃店、路边摊、水果摊、小超市。
在传统市场,县城里食物饱和。
小县城的第二个需求:穿着
据调查,在一个10万人口的小县城,各种服装鞋帽的门店有5000多家,各种品牌连锁店在小县城下沉延伸,甚至有品牌店延伸到乡镇市场,进一步侵蚀了县城服装的利润率。
更重要的是,前几年经营良好的实体服装店还有钱赚,但现在却受到了网购的冲击。
在传统的穿暖穿好的市场中,县城基本饱和。
小县城的第三种需求:生活
关于住宿,无非是房地产开发、宾馆酒店、房屋租赁和房屋销售代理。
房地产开发不是一般人玩的项目,就不谈了。租房子?酒店?酒店?这已经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了。至于房屋中介行业,一个县城的房地产项目屈指可数,一两个房地产中介不一定能支撑。
因为小镇的房市大部分涉及大额投资,大部分属于有钱人的游戏,普通人不应该玩镇上的家居市场。
小县城的第四个需求:娱乐
在一个小县城,说实话,一个200座的电影院一年大部分时间都不满足。各县90%的书店属于教辅材料销售中心。真正的书店一定是县城里的一个“死”字!
每个县的“娱乐街”大概有几百家歌厅,大部分生意不好。
小县城的人更喜欢一些低端低碳、消费自由的娱乐项目,比如跑步、在滨江路散步、在公共体育场打球、在公共广场跳坝舞等等。
小县城娱乐市场基本没有培育。好的商业业态、消费习惯、消费实力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小县城基本没有好的娱乐成长土壤。
yle="color: #FF87E3; --tt-darkmode-color: #E579CC;">小县城的刚需之五:行小县城的公交车等公共交通系统肯定是亏损运营,但是小县城的私家车市场还处在爆发性增长期。
就春节的车流量和县城及乡村的道路拥堵状况可以得见:农村人家家有车,城市人一家有两部车,县城小中产以上的家庭逐步将淘汰中低端车,配置豪车的势头依然很猛!
因此,在行的生意里,还给年轻人留下了三个创业就业的空间:
(1)空间一:加入汽车销售公司,成为一名汽车销售员,按照卖出一部车提成3000元计算,一个稍微优秀点的销售员在县城实现30万年薪不是梦!
(2)空间二:找几个朋友选个好地段开一家汽车美容店,汽车美容总体而言投入不大,技术含量不高,卖的就是个服务,别说多了,一个三人经营的洗车场,每个车洗车费30元,每天洗车50台,刨除成本800元,每天的利润就达700元,月纯收入2万多,年收入接近30万,在小县城也能活得比较滋润了。如果还有更高端,更大的规模,利润更高,发达得更快。
(3)空间三:找几个靠谱的汽车修理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创业搞个修车厂,修车厂和保险公司联合赚钱,别提多美了。而且修车厂的利润之高,暗箱操作之多,实在令人咂舌。车子进了修车厂,就像病人进了医院一样的,有几个病人进了医院,医生开药治病还有讲价钱的?!


小县城的刚需之六:教
据调研,一个十万人不到的小县城,竟然有上百家中小学教辅培训机构,而且所有的教辅培训机构是开一家火一家。
一个家庭年收入15万的小县城小中产家庭,每年能够舍下5万的本钱(全家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去培养孩子,让孩子跳各种舞,弹各种琴,画各种画......
这一项刚需,又给年轻人提供了两个很好的创业就业空间。
(1)空间一:各类教辅培训中介,就是专门负责招生拉客,不负责教育教学的机构,这种机构实质上可以注册空壳公司,只要找几个能吹B的年轻大学生扮一扮,装一装,发些传单,使点营销手段,目的就能达到了,为培训机构招生一名抽成300元,每年招收5000名学生,其实在10万人左右的县城,很轻松。这笔钱可就是150万啊!
(2)空间二:各类培训机构。无论是不是专业的教师,只要有大学文凭,教师资格证,暂时又没有找到固定工作的年轻人,都可以低价纳入麾下,实行:教学工资+课程售卖提成的模式,反正都有各类各样的家长当冤大头掏腰包的。
小县城的家长,不是教育焦虑,而是面子焦虑。总感觉人家孩子寒暑假都有各种培训班上,自己孩子就宅在家里,感觉自己挺没面子的,其实很多家长明白县城这些培训机构的所谓老师,大部分都是扯淡的,但是为了让孩子去混混日子,见见所谓的“世面”,也会掏出动辄上千的培训费,让孩子去参加培训班的。


小县城的刚需之七:美
美真的是一个未来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小县城的大街小巷,各种美容美发,面容管理,皮肤管理,产后恢复,琳琅满目,小县城的美容美发估计是唯一的暂时还没有被互联网冲击的线下行业了。
你还别说,现在小县城的女人,还真不比大城市的女人差在哪儿,她们每天打扮得那叫一个时尚,那叫一个妖娆。就算在大城市的步行街打望,其景观也不一定有一个小县城的步行街打望来得过瘾!
追求美的行业给了年轻人三大创业就业空间:
(1)空间一:洗发美发店,说实话,一个年轻人,只要不太土气,随便在大城市去拜个师傅,当个半年徒弟,回到县城,就可以冒充“tony老师”啊!年轻的男孩儿们,把自己打扮得帅气一点,前卫一点,时尚一点,往美发店门口一站,就可以吸引一大波40岁左右的阿姨大姐走进你的店去洗头烫头按摩啥的,让这些40岁左右临近50岁的县城大姐们掏个几百元办长洗头卡,她们眼睛都不带眨的啊。
(2)空间二:按摩足疗机构,租上一个300来平的居民房,买几十张床,摆几十个盆子,花几万再买个加盟资质,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挂上某著名足浴城的招牌,弄点彩灯一挂,扑闪扑闪的,那就是摇钱树啊。足浴50元一小时大行大市,小县城里的男女各色人等都能消费得起,而且符合小县城百姓的消费习惯。小县城的百姓,断然不会花50元去消费一场两个小时的电影,他们一定会在网上找电影的电子枪版回家在电脑上播放,绝对不会花50元走进电影院去尝鲜的。他们认为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白花钱。但是他们很乐意去搞足疗按摩,因为他们觉得足疗按摩就是一种高级享受,是让别人服侍自己,可以让自己感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3)空间三:野路子美容管理机构。所谓的野路子,也就是说,这类美容机构都会打出“对标国际”的广告,会把屋子装修得很洋气,但是,他们用的所谓熏香,所谓精油,所谓专业的“美容大师“,没有一样的是真的。这种美容机构收费不低,都是会所制,但实际上投入不高,聘请十来个长相姣好,身材姣好的姑娘往那儿一站,就可以让一大帮身材臃肿,脸色蜡黄的中年妇女产生“试图从小姑娘身上找回年轻时的自己”的消费冲动。


小县城的刚需之八:一
人吃五谷杂粮必生病,因此,无论大城市,小县城,医疗事业长盛不衰。
据可靠调研,在10万人不到的小县城,一个可以刷医保卡的小药店,平均每年营收300万当玩儿似的。而且,无论县城开多少药店,基本上是开一家火一家。
医疗事业,保健事业,因为牵涉专业资质,所以,只有学医的大学生方能从事此职业。
如果是有正规行医资质和售卖药品相关资质的年轻人,与其到医院去就业,还真不如到小县城开个小诊所,以卖药为生,比在医院打工为生,真的要强数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