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香港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实现了创新创业的梦想。(数据图片)
作为香港特区政府2020年施政报告推出的重点措施之一,香港“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自今年1月初接受申请以来,反应热烈。记者从香港特区政府新闻网获悉,截至4月30日,“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共收到321家企业提供的2394个职位空缺,比原先预计的2000个多,其中创新科技类职位1267个,也比预计的700个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呼吁香港青年把握机遇,踊跃申请,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人生开辟更广阔的出路。
找对地方
如何赶上大湾区发展的高铁,找到合适的位置,是香港年轻人正在思考的问题。「部分香港青少年并不完全了解内地的发展,对大湾区的生活和就业情况也不太了解。因此,如何吸引他们到大湾区的城市工作是一个挑战。”林郑月娥透露,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初衷,是鼓励青年人参与大湾区建设,抓住近水楼台的大好机遇,为自己和香港谋求更好的发展,同时体验内地的发展,对内地的生活和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该计划的运作模式是邀请在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有业务的企业,聘请香港大学毕业生,派他们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月薪不低于1.8万港元。政府将为参与计划的企业每人每月提供1万港元的资助,最长为期18个月,最高资助额为3.6亿港元。林郑月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觉得特区政府“花了这笔钱,物有所值”。“让香港青年在内地慢慢生活,了解内地,交一些朋友,认识到在大湾区就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说,目前,就业项目的申请相当多,一些年轻人已经加入了这项工作。希望感兴趣的年轻人能抓住机会,尽快申请自己喜欢的工作。
顺应创造科学的潮流
创新及科技职位占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所有职位的一半以上,显示大湾区正成为香港青年科研专业人士的广阔舞台。“踏上大湾区,投身科技发展,绝对是最及时、最好的选择。”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局局长薛永恒鼓励香港青年装备自己,拥抱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参与大湾区和国家的创新发展。
创造就业岗位一般指与创新技术相关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研发、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系统开发、数字营销、工程、信息安全、知识产权或与技术相关的技术转让等。其中,金融科技、生物科技等新兴行业的工作尤其受欢迎。
据了解,香港共有600多家金融科技企业,包括国际组织、学术机构或银行、商业组织等民营企业设立的金融科技相关实验室。此外,8家虚拟银行、4家虚拟保险公司和1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已获得相关牌照并获授权在香港运营,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务。「香港近年的金融科技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凭借依托内地、结合大湾区的优势,可以说年轻人的机会无处不在。”林郑月娥指出
除了鼓励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外,特区政府还推出了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和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经验资助计划,鼓励香港青年善用大湾区双创基地,协助他们在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创新创业。
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伟表示,创业计划已获批约1.3亿港元,受资助院校现正陆续招聘年轻创业人士。预计将为230家年轻初创企业提供资本援助,惠及香港800多名年轻企业家,并为约4000名年轻人提供创业支持和孵化服务。
体验计划已获批准拨款约500万港元,资助机构正举办相关的网上活动,例如网上简报会、研讨会及培训课程。在符合防疫政策的情况下,该机构将推出为期6至28天的跨境实体体验项目,预计将惠及约700名年轻人。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表示,政府将成立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邀请粤港两地机构加入,共同建立一站式资讯、宣传和交流平台,进一步支持香港青年在创业。“特区政府团队将继续不遗余力地促进大湾区青少年的发展。”罗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