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脸书以20亿美元收购了虚拟现实初创公司Oculus。VR迅速成为市场热点,各大创投机构蜂拥而至。VR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但由于技术水平较低、终端和网络处理能力不足、内容应用较少等问题,VR行业发展并未达到预期水平,2017年以来逐渐回归理性发展,目前整体发展趋势较为稳定。
2020年,在5G规模商业化、VR终端成熟、应用/内容丰富等多重因素的共振下,VR有望重回快车道。
5G网络新特性有效提升VR服务质量
5G网络满足VR业务需求
5G eMBB业务支持Gbit/s传输速率,uRLLC业务可实现超低网络时延(空口时延低至1ms),在并发连接数、流量密度、移动性、可靠性等方面较当前4G/Wi-Fi网络有显著提升,适合承载对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有严格要求的VR/AR应用。
根据华为iLab实验室数据,VR需要承载4K/8K高清内容才能达到舒适体验,带宽在300兆位/秒以上,MTP延时在20毫秒以下;深度沉浸的情况下,需要承载12K/16K超高清内容,带宽在1Gbit以上,MTP延迟在15ms以下。5G作为最好的网络承载方案,能够满足用户极致的感官需求。
新技术有效提升VR服务质量
结合5G网络的特点,云VR技术近年来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云VR技术将云渲染和云计算的概念引入到VR中,主要是在云中完成大量的图像渲染计算和编码压缩,并通过高性能网络传输到用户终端,从而在VR中实现云计算和云内容。云VR技术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云强大的计算能力和5G网络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减轻终端的本地处理压力。可以通过ATW(异步时间扭曲)和ASW(异步空间扭曲)等智能插帧技术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沉浸感。5G带来的MEC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新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VR服务质量,提升VR用户体验。
分体式VR将成新趋势
VR头显主要分为三类:主机VR、手机VR和VR一体机。早期的VR耳机普遍体积大、重量重,用户佩戴舒适性差,这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虚拟现实头显移动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由于整机需要集成计算、存储、显示、供电等所有部件,体积重量优化空间小;分体式VR头显主要集成显示和跟踪定位组件,手机完成计算、存储和通讯功能。头显与手机之间通过USB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可以有效降低VR头显的体积和重量,降低终端成本,有效提高用户佩戴VR头显的舒适度。
2019年9月,华为正式发布VR Glass,仅重166克,机身厚度仅26毫米,外观像眼镜,配备3K分辨率显示屏,支持90Hz刷新率。与华为前几代VR产品以及目前市场上的其他同类产品相比,VR Glass在体积和重量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预见,小型化、轻量化的分体式VR头显将成为VR终端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
2020年,在领先厂商加大对分体式VR耳机的投入以及运营商定制VR服务/终端的推动下,分体式VR耳机价格有望快速降至千元,从而加速VR服务的普及。
VR内容端瓶颈有望得到缓解
目前,VR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缺乏VR应用和优质内容。由于VR技术标准化进展缓慢,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VR平台和SDK较多,互操作性较差。VR应用开发者需要对接各种VR平台和终端,开发门槛高,影响整体开发
2016年底,谷歌和Mozilla在W3C联合率先提出了WebXR标准。WebXR是一个开放的技术标准,提供标准化的JavaScript API。用户只需安装与WebXR标准兼容的浏览器即可体验VR服务。WebXR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支持主流VR平台和浏览器,降低了VR应用开发和适配的难度。而且,VR应用和内容主要部署在云服务器中,可以避免内容和隐私泄露的风险。
目前,WebXR标准已进入工作草案阶段,预计2020年冻结。届时将大力推进VR应用的跨平台、跨终端接入,有效降低VR内容生产和应用开发的门槛。
结束
作者: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程桂峰陈学良
编辑/版式:王玉蓉
校对/审核: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