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M N”创意空间整体布局。
2016年目标是列出市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220家,国家级创意空间30家。
今天,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相关内容。
最值得创始人关注的是:
3打造了空间先行区,其创新政策非常吸引人!
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
目标:打造成都创新创业核心引领区。
截至目前,进度:“景荣国际广场”已引进中韩创新创业园、阿里百川(成都)创业基地、3W空间、萤火虫创意空间等18家国内外知名新型孵化器。
力争到2018年集聚1000家以上孵化器、30家以上创新孵化器、50家以上创业服务机构。
创新政策:
探索新型融资模式。
争取国家支持,在成都高新区建设众筹融资试验区,探索众筹机构资质认证、牌照发放、融资监管等。支持金融机构加入创投实施投贷联盟,探索建立以服务中小科技企业为主的地方独立法人混合技术银行,同时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期权等融资服务。
积极支持新型金融机构聚集发展。
争取省级支持。外资融资租赁和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取得“一行三会”牌照或地方政府认可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具有创意空间、孵化器等投资功能的机构纳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试点天使投资人差异化税收政策。
对于国家支持,创业投资企业以股权方式投资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法人合伙人可以在持有股权2年的当年直接按投资金额的100%扣除应纳税所得额,当年扣除不足的,可以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改革国有资本创业投资退出机制。
争取省市支持,下放高新区非上市股份公司国有股退出审批,以及拟在成都高新区主板、创业板、NEEQ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方案确认和国有股东身份标识授权。
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 成都科学城
目标: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创新型城市。
进度:“天府景荣中心先后引进诺基亚全球技术R&D中心、金星星西R&D中心及西总部、天涯社区西南总部、赛博创基金、英特尔资本等项目。力争到2018年孵化培育10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集聚10万名以上创新创业人才。
img.com/large/c39000bf225a0a73676" />创新政策
推行国地税创新联合办税
设立国税地税联合办税综合服务区,在全省率先推行统一办理国税、地税纳税申报、减免税等事项,让纳税人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完国、地税的相关事项。
建立项目“容缺后补”机制
对审批前置条件、审批要件提交时限进行调整,部门之间能相互证明的材料或已审批过的文件,容许企业缺,由部门补;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材料,容许企业过程暂缺,在开工前补齐即可,实现建设项目审批从串联办理模式向“边受理边完善材料”的并联办理模式转变,解决建设项目审批中互为前置、重复申报、审批时限过长等问题。推行建设项目容缺后补审批模式,企业提交资料减少49项,审批时间减少33个工作日。
建设项目纵向并联审批试点
变省、市、区“逐级审批”为“联动审批”,办理时限减少10个工作日,要素齐全最快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批,是全省唯一开展建设项目纵向并联审批试点区域。
郫县“菁蓉小镇”
目标: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小镇。
进度:“菁蓉小镇”已改造完成创新创业载体40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孵化器30家、创新创业项目1098个,聚集创新创业人才过万人。
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120万平方米闲置房源充分利用,聚集创新创业人才3-4万人,引进创业企业超过2500家,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以上(其中上市企业达到20家左右),吸引基金及投资机构500家以上。
配套环境
实施了孵化楼宇风貌改造、街区绿化亮化、引水入镇等环境整体打造,改造了3万平方米商业街区,总投资1.5亿元包含“生态、创客、科技、教育”多维度的全新创客空间——启迪公园即将建成。
连接中心城区和菁蓉小镇的有轨电车、地铁6号线已动工建设。开通连接县内19所高校的环线公交和3条到金沙公交站及地铁站点的创业直通巴士。拥有近60万平方米的清水河艺术公园。
政策和资金扶持
制定了《创业天府·郫县行动计划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近3年县财政每年设立5000万元创新创业发展资金,对入驻项目给予房租物管全额补贴和运营补贴。
已入驻2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设立了1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2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10亿元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3支基金,正加快设立菁蓉贷,努力为创新创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扶持。
3大众创空间引领区这么牛,满意了吗?
不够呢!还有更多创客载体等着各位
突出街区、社区、校区、园区四区联动
打造“M”个众创空间集聚区
武侯区正联合四川大学建设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
高新区联合电子科大建设“一校一带”
金牛区联合西南交大建设环交大智慧城
锦江区依托民营资本建设汇融创客广场
双流区引进知名大学建设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
……
突出“成都味”
打造“N”个众创空间专业特色区
结合成都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注重打造具有“成都味”的众创空间。
“蓉创茶馆”
是把川西茶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相融合,为创业人和投资人营造一个规范、舒心、宜于交流交往交易的服务平台;
“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
位于成都市传统文化区域的“少城”,前身是几乎已经废弃的两幢80年代旧楼,现在经过重新改造后成为了文创产业的运营平台。
改造建设一批众创空间
要充分利用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形成的闲置厂房、空余仓库及生产设施,改造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实现资产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