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融资之后稀释谁的股权,创业公司股权稀释

当创始人为了获得投资,同意将公司一部分划分给投资人的时候,股权稀释就产生了。

打个比方:

一家创业公司有两位创始人,小王持股60%,小李持股40%。公司在天使轮融资1000万元,给予投资者10%的股权。融资后,小王股权变为60%*90%=54%,小李股权变为40%*90%=36%。稀释的是投资者拿走的部分。

如果股权由一个核心合伙人出售,其他合伙人的股权不会被稀释,那么在投资者后续融资时,股权也不可能不被稀释。

咱们见过很多的案例:

2001年,新浪在美国上市的第二年,其创始人王志东被赶出董事会,失去了对新浪的控制权;

2010年,一号店以牺牲80%股权为代价,向平安融资8000万元。后来平安把一号店的控股权转让给沃尔玛,最终沃尔玛全资控股一号店,余刚离职;

2015年,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被扫地出门;

2016年,万科股权大战期间,创始人王石早在1988年就放弃了个人股权,所以当宝能一举成为第一大股东时,王石面临着走出万科的困境。

我总是对股权稀释充满恐惧,有的会直接在股权结构协议中约定,我的股权永远不会被稀释,从公司成立到上市申请之日。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想法。

因为投资者进入的时候都是采取增资的形式,而且占了原来100%比例的一部分,原来股东的总和一定要少于100%,每个人都要稀释一部分。

例如说,北京地铁一排六个人坐满了,现在又有一个要挤进去。那么原来的六个人肯定他们的空间比例会比原来的小。新来的人要想坐得像以前一样舒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有人把他的空间挪了一点给你,他自己多挤一点。

所以其他合伙人要想保持持股比例不被稀释,只能在每次融资后要求核心创始人将部分股份让给其他合伙人,所以实际上可以协商的创业公司真的不多。

只能说大家不了解,股权稀释有哪些正面效应?

对内,股权可以用来激励核心员工,

对外,可以用来换取投资人的资金。

例如,假设公司初始估值为1000万元,创始人拥有100%股权,那么这些股份价值1000万元;

如果20%的股份稀释给员工,股权激励做得好,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那么如果公司业绩提高,公司的估值也会相应提高。假设估值提高到5000万,创始人手中剩下的80%股权价值4000万,员工分配1000万。

如果20%股权稀释给投资人,投资人投资1000万元,估值5000万元,占用20%股权,公司获得资金,创始人股权价值相应增加。

如果股权分配合理,就能实现公司业绩,即使股权被稀释,也能实现双赢。

股权稀释有负面影响?

对于企业家来说,股权稀释的后果是投票权比例的降低,甚至后期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此时我们已经使用了,如一致行动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等,我们将在下一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