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小区创业项目推荐 社区创业投资

以当地执行政策为准

昨天下午4点27分,

杭州余杭武昌街文怡社区杨金坤

听到短信“丁咚”,

打开一看,有一笔两万多的收入到账了!

杨金坤银行到任截图

最初,临近年底,

这是来自社会的年终红利!

2020年,文怡股份经济合作社

营业收入高达5358.12万元,

在整个地区排名第一。

年末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1913.2万元。

平均每户分红19642.3元!

社区工作人员说,

这两天,分红陆续发放到每个人的账户上。

“我们曾经是一个大国,

周围的村庄羡慕不已。"

十六年前的文怡社区

这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文怡村。

虽然整个村子的地理面积不小,

但是当你看它的时候,它是一片大农田。

十几个水系纵横交织。

文怡的村民世代生活,他们的职业生涯仅仅依靠农业和养殖业

家庭收入不高。

当时,村里的交通受阻。

蜿蜒的水泥路只能让一辆大车勉强通过,

村外的主干道上只有一条京昌路联通。

年轻人很难做事业。

90年代,乡镇企业兴起。

许多村庄变得富有,

由于文怡村地理限制,

一直没有发展。

“以前有人问我从哪里来,

我不好意思说我来自文怡村。

村民杨剑力感慨地说。

2008年,随着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的建成,

ont-size:15px;">阿里巴巴淘宝城等项目入驻,五常街道抢得先机,


从此迈开加速城市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撤村建居、体制改革、创业创新…


一个又一个成果取得,


使五常成为崭新的创业热土。


一批批怀抱梦想的年轻人涌入这里,


文一社区原先闭塞的交通位置,


一下成为发展的地理优势,


社区班子商议决定,


必须搭上发展高速列车,搞活集体经济!


“起步最难,当时村里头没钱,


大家想尽办法筹款”


2006年,文一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


社区正式开始“创业”。


可当时没有钱,只是一个空壳子,


社区班子成员想尽办法“借鸡生蛋”。


利用村集体资产向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


共筹得2500多万的启动资金,


面积约5万平米的海创人才公寓建设起来了。


“那时候社区公示栏里说,要建这些项目,


居民都来围观,虽然大的不懂,


但大家都知道这是大好事。”


杨坚丽说,“头几年没有分红,


但大家都知道这是用集体资产去投资了,


没人有一句怨言,都大力支持。”


2010年人才公寓完工,


返租给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


成为现在海创园第一期人才公寓,


为文一带来了“第一桶金”,


年租金一千余万元。


基础打起来了,后面更要一鼓作气。


社区班子成员持续“埋头苦干”,


2020年,文一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


实现5000万收入的突破。


“现在说我是文一社区的,


脸上都有光”


如今的文一早已不是原先的“大农村”。


而是名副其实的“大都市”。


高楼林立,


社区内环境清幽,植被环绕,


老年食堂、家宴中心...


办得有声有色。


“早几年,我们哪能想到


能过上现在这样舒坦的生活。”


杨坚丽现在就居住在文一社区


大型回迁安置小区西溪北苑内,


他们全家一共6口人,


04年征迁的时候分得几套房,


生活条件和环境同以前有着天壤之别。


“现在我们这里人家都是两台车起步,


再也不会因为村子穷感到不好意思...”


杨坚丽自豪地说。


文一社区的变化


也是余杭经济飞速发展的见证,


一个社区的富裕离不开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不断拼搏的决心。


来源:杭州市余杭区广播电视台·天天看余杭(ID:ttkyh2014)


来源: 杭州交通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