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风险投资,人们会想到这些传说:
“孙正义6分钟决定投资阿里巴巴,赚了2500多倍;
彼得泰尔在脸书投资了50万美元,8年后变成了约11亿美元;
亚瑟洛克在苹果公司投资了约6万美元,三年后又涨到了约1400万美元."
有趣的是,VC往往被认为是“一夜暴富”。其实行业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而且它还必须具备投资——耐心的宝贵品质;在外人看来,VC所在的一级市场缺乏流动性,但这可能是VC眼中的优势。
风险投资家黄海指出,风险投资体现了“买入是逻辑,卖出是艺术”,普通人也可以借鉴VC的思维进行投资。这个怎么说?
从VC视角,看风险与收益
风险投资又称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毕竟,大多数创业公司可能会失败,很少有成功的案例能够为失败的案例买单。统计显示,美国VC行业整体年化收入约为16.4%,但VC的头部效应和品牌效应非常明显。(美国风险投资协会数据,1987年至2007年的年化回报率)
VC如何“悄悄致富,给世界惊喜”?风险投资家不是不怕风险的勇敢战士。优秀的风投会通过惊人的耐心和准确的判断赢得更高的胜率。红杉资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它在美国投资了苹果、思科、谷歌、领英、WhatsApp等公司
均持股时间达7年。图:红杉等基金的历史回报

数据来源:《风投》,哈佛大学教授汤姆·尼古拉斯著。圆圈大小与规模大小成正比。
为什么VC这么有耐心?答案很简单:不得不如此。参与一级市场的VC,往往不能随时退出,VC出资人也需要“被迫”长期持有。与一级市场相比,二级市场流动性更好,你能获得每天,甚至实时报价,但反过来看,“这是否也是二级市场的缺点呢?”
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VC一定深有体会。一方面,由于一级市场缺乏流动性,每次交易可能需要等很多年。另一方面,早期阶段的公司,不存在实时报价,估值变化也可能非常剧烈。VC能抵挡“赚快钱”的诱惑,恰恰是因为缺少这个途径。
“募、投、管、退”四个步骤是VC的职责,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退”。判断是退出还是继续加码,是非常考验VC能力的事情。比如张一鸣的“九九房”创业失败了,但“一个华丽转身”打造出今日头条,所以重要的还是回归对商业与经营者的复杂判断。

时有风吹幡动,非风动,非幡动,实乃心动——虽然二级市场提供了频繁交易的可能,但VC恐怕不喜欢这种交易便利与频繁报价带来的撩拨与试探。像VC一样谨慎思考,给自己的投资加一个“紧箍咒”,降低操作频率,在克制内心波澜的同时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神秘”的VC出资人

有耐心的资金永远是少数,加之VC募资规模可能高达数千万或数亿元,所以更像是“奢侈品”。它们的出资人来自哪里?
风险投资可以算是美国的发明。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VC资金主要来源发生变化,从富有的个人和家庭明显转向退休金、社保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我国则主要是上市公司、高净值个人、政府引导基金等。VC资金往往对于流动性要求更低,耐心更高。
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前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曾表示:某家风投机构是他们最赚钱的投资项目之一,为耶鲁带来的回报超过24亿美元。此外,风险投资人杜枫在著作中说:“退休基金是劳动者年轻的时候存下来,以保证退休和年老时的收益,是一种比较长期的投资,要得到超过通货膨胀的收益,就不能只限于固定存款。”美国退休基金为了分散风险,会以一小部分资金投资于VC,同时也争取拉高整体收益。
VC思维下,如何投资?

VC的投资思路,体现了价值投资的眼光。部分二级市场上市公司与创投公司类似,在不断涌现新的业务,进行商业创新、技术创新。此类公司的投资分析思路,往往也是看护城河、看用户、看粘性,同样需要在公司业务重大拐点发生之前及时发现,判断公司是否具有跨越式发展的潜力。
此外,VC更看重的往往是10年左右的中长线行业分析思维,这也是建立在与公司内部管理层的深入了解沟通与合作的基础之上。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往往难以把握,时常会面临的恐慌情绪,部分源于对公司情况缺乏足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举例来说,美股亚马逊股价曾经在2001年10月跌至5.51美元,自上市以来最大回撤居然达到95%,二级市场投资很难不为所动,理想化的价值投资思维往往面临各方面的考验与压力。
图:1997至2021亚马逊股价(AMZN)

VC与公募基金相比有很多不同,比如高杠杆运作、借壳上市等风险相对更大,但投资需要“正确的认知+逆人性”,不论风险投资或二级市场都是如此。“股神”巴菲特对于市场好时候、坏时候都保持淡定态度,也是源于其资金主要来自保险浮存金,能支持进行长期持有。对于普通投资者,一旦明确资金短期内无需动用,既然一样是用于长线,不妨将耐心思维、VC思维用在投资中。
文:黄可鸿
风险提示: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本基金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本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基金投资需谨慎,请审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