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钟实习生
第二所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7届毕业生万忠宇,本科期间共颁发10个sci,还获得了香港城市大学全额奖学金资格。值得一提的是,SCI收录的9篇论文的作者栏中都出现了“q-d . Wang”这个名字。
7月13日下午,《论坛报》多方确认“王q-d”为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徐州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一位老师早前介绍,不知道这个学院哪个老师对万中宇比较熟悉,因为万中宇跟中国矿业大学的老师做过实验,“老师带他发表论文”。
13日,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一位院领导表示,由于我们单位是科研平台,相对开放,我们有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会和我们学校其他学院以及校外一些高校的科研机构有一些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联合培养一些学生,会有这样的合作机制。
我们学校的老师在低碳能源研究院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一起做研究、发论文的现象普遍吗?上述医院领导表示,不是特别常见。“也就是说,如果有相关的合作,一些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可能会被指示发表一些文章,但这件事情并不是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是这主要取决于合作的形式。比如你做那种国家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R&D项目,会有少到十几个单位,科研院所和企业一起合作,他们之间会有很多的交叉。但是如果是一般的科研项目,就不会过多涉及这个问题。他(万中宇)通过合作具体联系。这个我真的不是特别清楚。我得和王老师核实一下。”
提到王,院方负责人表示,王先生科研踏实,一直在做自己专业的一些科研工作。“反正一个科研人员,主要的事情就是完成一些科研任务,这挺好的。目前比较实际,也比较严肃。此外,王先生还是我们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在我们省重点实验室做一些管理工作和运行工作。”
后来医院领导告诉他,王现在很不想谈这件事,“因为他说孩子很努力,然后他也觉得学生是可以做出来的材料,在这方面帮了他一点忙。但是,在学生所在的学校曝光了这件事情之后,现在很多媒体都在追这件事情,这让孩子现在感觉压力很大。所以现在他不愿意扩大这件事。”
根据徐州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网站“优秀校友”版块提供的信息,近年来,万忠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Phys. Chem. Chem. Phys.》、《New J. Chem.》、《Org. Biomol. Chem.》、《Comput. Mater. Sci.》、《Phys. Lett. A》、《Chem. Phys. Lett.》、《Int. J. Quantum Chem.》、《J. Mol. Struct.》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篇。他被推荐到香港城市大学,主修理论和计算物理,直接攻读博士,获得全额奖学金。
徐州工程学院1959年开始办学,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该校高度重视煤基碳减排和煤炭高效清洁低碳利用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2009年成立低碳能源研究院,位于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责任编辑:姜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