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刚加入希芸的心得 希芸创业软文

(阿丽图纸)

最近有个全职妈妈来找我吐槽,说自从做了家庭主妇,就一直叫她“不赚钱,不独立,靠老公”。

明明整天看孩子,做辅食,做卫生,上亲子课,我都累到不行了,被人这么说真的很难过!

听完我只想说那些人真的可以闭嘴了。社会对全职妈妈的偏见很深,她们的劳动价值真的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概念。

有一个美国人专门计算妻子全职工作期间的劳动工资,包括打扫卫生、做饭、采购、照看孩子,甚至还有丈夫的工作助理大概是七万美元。

如果换算成中国市场,也不比白领月薪低多少。看看现在问一个月要多少钱!(案例引自好奇号研究院——《这个世界》全职妈妈的劳动价值是每年7万美元!)

有人可能会说,我老公为什么不一起辞职创造价值?好吧,我们没什么好说的,所以全职妈妈会回来的。我们也知道罗子君出了什么事!

但有的妈妈会很焦虑,也有不少亲身遭遇了滑铁卢,但我们身边正面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对比类似情况的正反例子,还是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的:

一不小心我就全职了10年

39岁的莉莉,8岁6岁,收入不错但很忙。莉莉的妈妈去世了,婆婆性格很好但是不会做饭。莉莉别无选择,只能自带食物。

大宝出生两年后,鲍晓又来了。直到去年鲍晓去上学,他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

但这是一瞬间的10年。莉莉出去找工作时经常碰壁。

一是用人单位嫌十年太久,二是小宝根本离不开她。

现在莉莉只能在家里闲着,看着渺茫的工作机会。

生娃前我就预设时间、制定计划

32岁的袁媛给自己设定了两年的期限,并把它分为了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怀孕的时候,元元会接一些文案私活,偶尔还帮老公搭把手,还会看看母婴号学习;


第二个阶段是孩子出生后的大半年,基本上就是看孩子、做家务、看看母婴知识;


第三个阶段就是最后的过渡期,先是断百天奶(保留早晚亲喂),开始刻意“溜号”让孩子适应,然后提前两个月接婆婆过来,磨合育儿代沟。


元元花了三周时间顺利上岗,从服装编辑跨界母婴号编辑,现在她每周末会冻好辅食,工作日早上在公车上想好选题和计划,争取晚上能按时回家。元元从全职妈妈到复出,一直保持着清醒的时间规划。


莉莉十年有她的无奈,元元相较之下没有二胎压力,但从怀孕到生娃也是自己全权负责,婆婆会做辅食也是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也挺不容易。


但从预见性和规划力上来讲,元元就表现得更有谱一些,也更积极的去协调争取,最终和预期一样按时复出。




老妈子+保姆+护工,


我真的没空做职业准备!


玛奇朵的宝宝一岁多的时候被诊断出某种疾病,需要经常去康健,而老公在这之后对母子俩态度大变,公婆也不支持她的努力,玛奇朵只能一个人带娃去医院、一个人负责娃的饮食起居,日子过的分外艰难。


现在孩子两岁多了,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她开始打算着自己的复出之路,即使以后离婚一个人带孩子也能有经济保障。


但这两年多,她真的没丁点精力去做职业准备,虽然她学历优秀,但家庭牵制和知识老化,都让她非常的焦虑。




把娃带好,也是一门职业哲学


嘉嘉的儿子有先天性哮喘,发起病来脸都憋得惨白,小家伙很内向,喜欢黏着妈妈,嘉嘉基本不敢离开孩子,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出过远门。有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孩子体质强健了许多,也很懂事乐观。


去年,嘉嘉想复出了,刚好有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发现嘉嘉教小孩还蛮有一套,小孩双商也很高,就推荐给了他开教育机构的同学,加上本身师范毕业考取过教师资格证,嘉嘉很顺利的上岗了。


玛奇朵和嘉嘉的情况比较类似,这样的妈妈除了全心全意照看孩子,确实很难再有精力为自己做打算,这就是母性的无私了。


嘉嘉因为会教孩子会带孩子去当了幼教老师,那么玛奇朵是不是也可以借鉴相应的思路,从高级护理或者说康复训练师这一块出发,找准自己的就业新契机?




我是out的老妈子,早被后浪打到沙滩上


开心妈很幸运,她全职了三年,前公司依然欢迎她回归。可当她真的回归,却发现公司早已大换血,来了好多新面孔还有95后!


吃午饭的时候,小鲜肉们谈论她不知道名字的明星八卦,她感觉自己都插不上嘴,而在公司事务方面,她已经跟不上节奏,当他们谈论起AI和扁平化的时候,开心妈默默拿起了手机搜索。


现在她感觉自己就是别人口中的“大姐”,有一次还被小姑娘指导怎么卷空气刘海,因为“你现在的看上去有点像蟑螂须”,虽然小姑娘是好意,但她还是被深深的刺激到了。




当了妈妈后,我开始勇敢追梦了


小雪是原创蛋糕厂牌的老板娘,开有三家分店,今年计划再开400平的烘焙教室。


很难想象,五年前她还是个按部就班的国企员工,大宝两三岁的时候特别爱吃蛋糕,和很多妈妈一样,她觉得外面的用料不好,就开始琢磨着自己做烘焙。


那时候刚好怀着二宝,也就研究的多了起来。在蛋糕身上,她总是有好多的创作灵感和热情。身边朋友也非常捧场,纷纷找小雪订,结果到后来订单越来越多,于是她就萌生了辞职开店的想法。


全职的两年时间里,基本就是带孩子之余接一些散单练手,更多的是学习国内外烘焙知识。


那时候的日常是早早起来,送老大去学校,然后带着老二在工作间做蛋糕。等老二长大一点,她的技能也成熟了,便真的开起了蛋糕店。


本身是学财经的,小雪研究了很多成功的蛋糕品牌,学习了营销管理知识,还去竞标很多单位的蛋糕券定点,现在89年的小雪正带领一批95后的员工扩展着事业版图。


全职妈妈的这段时间,真的就是职业空白期么?小雪用“一万小时天才定律”diss了这个观点。


在开心妈感叹自己被95后碾压的时候,小雪正以师傅的身份带领95后创业,靠着兴趣和行动力,从一个玩烘焙的妈妈,积年累月,变身成了甜品大师。


当然,这其中的艰辛和执着,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不过成功从来就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啦。




面试官有话说:这个全职妈妈木木的。


凡仔是某母婴公司HR:“那时在招幼儿产品文案,就看到一个全职妈妈,时间在两年左右,她简历上的工作经验还挺不错,之前是女装公司的文案。软文组刚好缺妈妈编辑,就叫过来面试了,结果却发现这个妈妈还没有转换好状态,整个人木木的,然后会过于坦然的跟面试官说一些’我在家状态很不好,感觉一定要出来找工作了’之类的话,把我们当成了吐苦水的对象。”


“基于她这种状态,公司觉得如果招这个妈妈进公司,需要花在磨合上的成本太高了。其实全职妈妈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减分项,可惜她既没转换好状态,也没做好相应的专业准备——比如我问她有没有绘本推荐,她就说给了孩子很多识字卡?当时我就震惊了。”




他们欢迎妈妈员工,也鼓励妈妈们创业


而非母婴、幼教领域的HR表示,在某些特定岗位,如行政管理、客服、人事等,全职妈妈的经历其实是一个加分项,因为她们往往更有耐心和条理,一般人会炸毛的局面,她们也能淡定处之。


另外在英国,《每日邮报》去年赞助了一项“阿佛洛狄忒’企业家妈妈’奖”,这项荣誉的候选人都是不满12岁的孩子的妈妈们,她们为英国创收了超过70亿英镑。


有个主妇就运用自己超强的收纳能力设计了一款多功能洗漱包,卖断货。


而在日本,也有主妇用不符合销售规格的蔬果研磨成粉,加上米油制作成南瓜色、板栗色、莴苣色的野菜蜡笔,成了文具店的畅销商品。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这团火焰所蕴藏的能量,不仅可以照亮孩子、照亮家庭,其实,也可以照亮女性自身。全职妈妈们,不要丧!有了积极的准备、合理的规划、做一个有心人,你一定可以闪亮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