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汉服创新创业计划书ppt,汉服创新创业想法

封面新闻记者刘谢燃实习生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所有业余爱好者都有梦想,他们的梦想中有中国服装。当它们回来时,它们漂浮着,云是美丽的。”王敏写了这首诗,并把它装饰在商店墙上显眼的位置。

作为成都汉服商家,王敏入行3年,她创办的“苏萌桂韵”被视为成都汉服行业的创业企业,旗下拥有苏萌尚云原创汉服和苏萌桂韵亲子国风两大品牌。

王敏说,在汉服市场,30%的商家是头部企业,她是其中的70%。她的创业经历没有经历很大的起伏,创业成就也不是很亮眼,但却代表了大多数中小汉服商家的真实生存状态。

最初被汉服之美所吸引,痴迷于一种感觉,王敏从古代摄影变成了摸着石头过河,然后梦想着汉服。在她眼里,成都可以算是“汉服第一城”。有了这个信心,她坚信2020年已经挺过了疫情,2021年一定会是汉服行业更加繁荣的一年。

2021年1月1日起,封面新闻正式推出《国潮人新时裳》系列策划报道,走近汉服行业的品牌创业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苏梦归云》的创始人王敏。

一个

古风摄影转行

赚到的“第一桶金”全部亏完了

古摄影圈的人应该听说过“盘古图片摄影”,一个在一些城市依然存在的古摄影品牌,曾经在国内拥有200多家加盟店。

它的创始人是王敏。

王敏迷上汉服是个意外。

她过去主修环境工程。如果按专业学习,毕业后可能会从事绿化环境、建花园等相关工作。当时她无法想象自己未来的职业会和汉服有关。

2005年,王敏在一家摄影公司实习,接触了古代摄影。精致的妆容,漂亮的衣服……一切在镜头下看起来都那么美。被这种美深深吸引,她在2013年开始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古摄影公司“盘古图片摄影”。

当时,中国的古董摄影店很少。“除了摄影,公司还开发服装、配饰、拍摄道具等产品。”该公司向中国其他摄影公司交付了其原始的美丽照片和摄影技术。

在王敏看来,如果古代摄影没有历史文化的支撑,这个职业走不远。照片是时间的定格。在古装摄影中,王敏希望镜头下的古装穿得正确。“很多摄影店都穿不专业的衣服。发现不专业后,特别想研究一下。”王敏说,正是因为这项研究,她才真正接触到汉服文化。

古董摄影为王敏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8年底,自信满满的王敏进入汉服市场。从古代摄影到古代服饰,看似有一定的关联,其实完全是跨一个行业的。

"以前赚的钱在第一年就完全赔光了。"王敏坦言,连合伙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损失这么多钱。无论是在厂商的选择、工艺的要求,还是现货库存的积压,作为汉服行业的新“小白”,她在路上匆匆而过,走了不少弯路。

2

新手上路

合伙人撤资、成本翻倍、库存高企

如今,汉服行业非常阳光。天猫服饰等机构2020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汉服市场在过去三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2019年,汉服在淘宝平台的交易额首次突破20亿元。

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汉服行业,抓住商机。

但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就算身处朝阳的产业机遇,也并非能一帆风顺。


王敏对此深有感触。“我有一次非常崩溃的经历,那是在2018年。”王敏回忆到,她当时上新款,卖得还挺不错,一上架就被预定了60多套。客户坐等收货,她赶紧让工厂赶制100套。那时候,她还没有固定的合作工厂。她联系了一家以前做洛丽塔服装的工厂。为保证工厂按时交货,王敏与工厂签了一份合同。


“但我后来才发现,任何合约的约束,都比不上工厂的耍赖借口。”在陌生的小加工厂面前,合同不过是一纸空文。“跟工厂谈合约是没用的。他可以告诉你,今天停电了,明天工人生病了。”王敏说,到交货期时,她的布料摞在工人桌子底下,没有一个人在做。


当着工人的面,王敏强忍着气愤,求师傅帮帮忙。她连续三天都去工厂蹲守,盯着师傅做货,但到了第三天,她的货只做出来两件,其中一件还把衣服的带子装反了。


“我当时就崩溃了,对他们吼着‘你们不用做了!’”王敏气愤地抱起半成品布料离开,一上车她就哭出了声。“我也不知道要把这些裁片抱到哪去,因为好不容易才找到这家工厂愿意接单。”


进入汉服产业的第一年,王敏遭受了很多挫折。怎样提高销量,如何打开网上渠道,库存压力如何缓解……在诸多的阻碍面前,她对工厂问题的记忆尤为深刻。“工厂只想接产量化的订单,1000件或许是会被他们认为较合适的订单。”但作为一家初创企业,1000件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此外,因为不熟悉绣花、印花等各种细致工序,她的成本比别人翻了一倍,“同样一件衣服,别人卖五六百有利润,我必须卖八九百才有利润。库存高企,投资没有回本,合伙人也渐渐撤资离开。”源于热爱,始于坚持,虽然遇到很多的困难,王敏依然忠于自己的热爱,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的专业能力。


3


渐入正轨


熬过疫情开第二家门店


经过1年的摸爬滚打,2019年,王敏终于找到了稳定的合作厂家。年初,她开了天府广场的第一家实体店“素梦云裳”,主要以成人汉服为主,风格强调“仙气”,希望通过实体店让更多的人在线下体验到汉服的美。


2020年,虽然疫情凶猛,但国潮热度不减。她因为疫情只开了三个款式,但依然能够支撑企业的基本运行。有一段时间,每天门店前经过的人不超过5个,甚至有时候连着好几天不开张。“2020年的五一和十一,生意确实很好,但相比2019年同期下滑了2/3。”


熬过了2020年,她于2021年初进驻荷花池池上锦,有了第二家实体店“素梦归云亲子国风馆”。目前,销量暂时稳定,事业算是渐入正轨。


做汉服这3年,王敏觉得汉服产业依然停留在“春天做春款,夏天做夏款”的阶段,停留在一个小圈子中,相比成熟的时装产业节奏慢了一拍。汉服要“出圈”,必须日常化、常态化,让更多人走进汉服。此次入驻成都成熟的服装批发市场——荷花池,她想观察学习传统时装行业,提升自己的品牌。


2021年,除了正常汉服形制的开发,还会开发出一系列更适合日常出行的汉元素服饰,用料和绣印花工艺上除了“仙气”更要提升面料和做工品质,王敏计划聚焦8-16岁“中大童”汉服和亲子汉服。她觉得汉服复兴和汉文化的推广要从孩子抓起,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从服饰出发,让孩子更有民族自信。同时,她计划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每个季度至少推出12个新款,满足线上和线下店面运营的需求。


在她看来,如果想把品牌做好,除了实体店,更重要的是组建产品研发团队和电商运营团队、直播团队等,因为汉服的竞争核心还是在于产品。她2021年的目标是加强线上营销,增强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把现有的8家左右的代理加盟店扩到30家左右,并在三年内,在全国拥有100家实体店的加盟。


4


谈汉服市场


成都有“汉服第一城”的实力担当


在王敏眼中,成都无疑是“汉服第一城”。


不管是举办汉服活动的场数,同袍的数量,还是汉服商家的数量……放眼全国,成都都是实力担当。


“行业有朝气,政府也特别支持。”王敏说,她入驻荷花池池上锦所在的成都市金牛区,对汉服产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提供了不少租金、装修等方面的补贴。此外,在成都还有大大小小的汉服活动,比如2020年11月22日的在文殊坊举办的汉服出行日,这些活动有助于营造汉服氛围,普及汉服文化。


“有了氛围,我们的汉服自然就能卖得出去。”王敏认为,有了大型活动,自然就会有流量。有流量,就会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汉服恰恰是一个非常需要氛围的产业。


原创是汉服的生命力。成都是一个原创生命力非常强的地方。虽然成都的汉服商家竞争很激烈,但“只要不抄袭,保持原创,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王敏说,其实汉服终究只有几个制式,但配色不一样,绣花不一样,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宣传不一样,整个品牌就不一样。


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不知道其他的商家他们怎么看,在我看来,从2018年到现在,除了30%的头部商家,其他70%的商家都不挣钱。” 作为一家初创型汉服企业,王敏对行业保持乐观,也保持了警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