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好的空调一定是格力,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说起格力,很多人可能会说,没有董明珠在技术上“坚持到底”的坚持,格力就不会在空调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正因为如此,在大多数人眼里,格力才能够从一家市值只有3000万元的公司成长为一家市值3000亿元的大企业。董明珠可谓大获成功。但是,真正的老板不是董明珠,而是董明珠只是一个工人。
我们不能否认,没有董明珠,可能真的就没有今天的格力。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两个“贵人”彻底改变了格力的命运,给了它成长为今天国际品牌的机会。这两个人,一个是一手打造格力的朱江洪,一个是高燕资本背后的老板章雷。
格力和海尔、华为一样,原本是国企。格力的前身是李海空调厂和另一家名气不大的塑料厂。当时,朱江洪从广西机械厂调到李海空调担任厂长,他还负责一家管理不善的塑料厂。后来,朱江洪干脆把塑料厂和李海空调合并了。
当时董明珠还年轻,来这里应聘业务员的职位。然而,当时中国的空调技术还不成熟,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尤其是在噪音方面,美国和日本有着巨大的差距。此外,两国有意联手挤压李海空调的市场份额,导致李海空调一度无法支撑。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朱江洪决定减少销售人员的佣金,但当时空调市场异常火爆。许多销售人员直接跳槽到美国和日本企业,销售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空调。然而,董明珠留下来,努力卖空调,很快从销售人员中脱颖而出。很快,朱江洪注意到了董明珠,并把她留在身边,试图培养她成为一名管理人员。
#5D5D5D;">海利一边节约开支,一边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攻坚技术,加上空调确实也比美、日的便宜,慢慢地开始扭亏为盈。同时,继续加大技术上的投入。当国企改私企时,海利摇身变为了后来的格力。而董明珠也成为了中层管理员,再加上空调市场主要成熟,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格力市值开始不断攀升,盈利能力也大幅增强。但同时,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也更大了,这也使得格力开始承受着巨大的研发投入压力。
再后来,美、日注意到格力,各种价格战、维权战开始困扰格力,一度令格力出现了资本危机。而此时的美、日两国空调企业,打算用“重金”收购格力股份,从而控股格力。但是,朱江洪坚持不肯将格力股份卖给外国,在他看来,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中国空调很可能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翻身的可能。

好在,经过辗转反复,高瓴资本张磊重金支持格力。解决了资金的后顾之忧后,格力开始一边积极扩大市场,一边重金投入研发。而此时的朱江洪,开始退居二线,董明珠则成了格力的“招牌”。
在董明珠严抓格力生产、管理等细节环节,朱江洪则退居二线把控政策,张磊则是资本支持董明珠、支持格力。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格力才有了今天,从当初的3000万一跃成为拥有3000亿的巨无霸企业。
但是,如果说格力的幕后老板,其实是张磊。如今,董明珠成长起来,朱江洪彻底享受退休生活,而张磊也继续活跃在他的投资领域,创造属于他的投资神话。所以,董明珠成为了格力的当家人,谈到格力,人们只知道董明珠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