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全国总决赛落幕,临沂创新创业学院《兵回沂蒙山 文旅桃花源》项目获得应用型本科组一等奖,位列全国八大金牌之列,成为山东唯一获得全国金牌的项目,实现了学校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的历史性突破,学校王等人入选“优秀辅导员”。
《兵回沂蒙山 文旅桃花源》项目由文理学院侯雅丽领衔,领衔,王执导。团队核心成员为、王、马秀雷、贾明珍、刘旭、郑庆耀,200余名成员覆盖临沂大学各学院。该项目打造了退伍大学生与退伍村民合作创业就业的红色于涛村模式,展现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勇于创新创业的青春风采,成为高校与社会融合的思政课经典案例。
项目负责人侯雅丽是2018级中国国际教育一班班长。她被评为临沂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山东省优秀学生。曾获山东省政府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全国互联网加赛铜奖、山东省金奖。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持人。核心成员之一程浩,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班班长,学生会主席。入伍期间,他多次被授予精兵,并获奖。自从他从学校退休后,他取得了积极的进步。历任国旗护卫队指导员、临沂大学第一书记助理项目负责人、退役军人支队队长、创业实践联盟主席。曾获山东省互联网加赛金奖,获临沂大学先锋实践模范。
项目组在扶贫第一书记村实践调研中发现退役军人村民就业创业困难,于是组织退役军人大学生成立农业、电商、物流等6个支队,深入第一书记村与退役军人村民共同创业,扶贫助农。工作中,项目组和退休村民是上下游、供需双方,结合于涛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在八路军115师高倩会议旧址共同建设了党性教育基地,通过军事体验营、民宿、农家乐等方式引流游客、资金和项目,增加收入。他们还开发了沂蒙山抗战系列产品,如配套的军红果、抗战信梨和八路酒等,实现产品品牌效应;开展羊肚菌深加工,开发金银花浓缩物、金银花茶、金枝宝口服液等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溢价。
创业团队形成了良好的自我造血系统,初步贯穿了学地联营扶贫助农的逻辑,推动了于涛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专家和媒体将其总结为“红色于涛村模式”,并在友楼村、武城村成功复制,说明“于涛村”模式可以在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
据介绍,第四届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由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主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初赛吸引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学校的学生,最终29个省市110所高校的119个项目进入决赛。决赛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