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娱乐明星学院txt下载地址 娱乐明星学院

现在谁是最穷的人?

如果你不走进现实,只是在网上走走,你觉得最可怜的人大概就是——

星星。

先生写过一篇普通人消失在国产剧里的文章。

不仅仅是国产剧,还有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在网上也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曝光。

相反,明星最近卖得不好。

粉丝控制评论的日常技巧之一是对giegie感到难过。

想死吗?

是的。

交通诈骗、面瘫、日薪208万都成了得罪大众的导火索。

但是也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

看看谁是“误导国家的玩家”,明星赚钱是原罪。如果有什么不容易表现出来的迹象,大家都会喊。

比如五一之前,张国立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正常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就好,或者拍拍月亮分享下辛苦工作后的感受。

但评论是这种画风——

似乎因为是明星,自然反对“打工人”,所以没有资格跟我们谈加班。

与“当我们忙着制定各种计划向青春致敬时,青春在沉睡”一起,我们应该打败狼。

这个,不必了。

先生知道肯定有声音在说“双标”。

“双标”现在成了那些支持被棍子打死的简单粗暴的人最喜欢的理由。

具体到“明星卖惨”。

为什么有的人要挨骂,而有的人却能理解?

人气?资历?文字?

都不是。

先生今天要讲这篇文章,明星如何正确卖惨。

总而言之: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站在万众瞩目中的明星,更是。

01


矫情式卖惨


代表作,Sir要首先提名张庭的这段表演。


袁隆平逝世这天,不少艺人将当天的娱乐活动取消。


但张庭的直播如期进行,不少网友留言呼吁停播。


张庭则在直播中泪洒当场:


一年365天没有休息,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1点,事业家庭两难顾,回到家还被女儿埋怨陪伴太少……


吃瓜群众一脸问号了——


太忙了,太惨了,但,关我们什么事呢?


这么忙也不是为了给我们带来优秀的作品,而是忙着做微商去了。


翻开履历表,张庭的上一部作品还是2014年参演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


现在,大众提起张庭。


除了第一次去一定会迷路的上海豪宅,就只剩下她和老公林瑞阳在微商大家庭上高喊的口号:“5月突破20亿”。


明星的辛苦不是不能共情,但你不能完全不讲业务,还让大众给你数钱数抽筋了的手按摩吧。


这种卖惨就是典型的——


没多惨,使劲作。


《一年级》,排练打戏时虞书欣娄艺潇批评“娇气”。


杨幂出演的《逆时营救》晒出工作照,划破皮,还是想说化妆师技术好?


杨幂段位比较高的是,她不是单方面卖惨,还懂得左右互搏。


比如抛出过金句“每个人都很辛苦,你凭什么要求别人了解你的辛苦”,立马说出了反感明星卖惨的群众心声。


但她真的转变了吗?


还记得她一面晒漫画腰,一面又说“白幼瘦是对女孩的不公平对待”。


这是既要卖惨,又要博反卖惨者的好感。


高以翔事件,大家在惋惜和愤怒。


张雨绮等明星这时喊出演员的高危职业属性,而她列举出来的“高危”包括:威亚,爆炸,网络暴力…...


威亚和爆炸不是片场需要的正常操作吗?


还是说群演和替身吊威亚躲爆炸就行了,可别让我们明星上。


什么是真正的高危演员。


香港90年代,杨紫琼一度成为亚洲片酬最高的女演员。


与这份片酬同比增高的是,杨紫琼戏里的动作危险系数。


当年,不把保险卖给成龙、李连杰和杨紫琼,是香港保险公司一致的默契。


《警察故事3》里,杨紫琼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在两辆行走的汽车间跳跃。


啪地一声,位置没落好,摔出了马路地面。


还差点被后面的车子碾过。


电影《阿金》,杨紫琼从18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


摔伤了颈椎,浑身动弹不得。


以致于后期,许鞍华将这一画面放在片尾。


打下这样一句字幕:


“向杨紫琼及对香港电影作出重大贡献的武行致意。”


不要说专门的打星,就连“花瓶”都要经得起摔打。


这是撞得满头是血的张曼玉


这是摔到快晕过去的林青霞。


当然了,Sir说这些,并不是要把现在的演员逼入真正的高危才罢休。


只是想谈一个演员的标准。


“躺着赚钱”原本是打工人诙谐自嘲的幻想。


但如今,很多演员拿它当做信条,不断降低职业的标准。


手蹭一点皮就发通稿,背台词就叫敬业。


一边想要高片酬,一边贪求高享受。


观众介意的真不是价钱。


而是不合理到让人咬牙切齿的性价比,以及得了便宜还要卖惨再赚一波同情。


02


战术式卖惨


论卖惨,郭敬明的表现也完全值得一张S卡。


《演员请就位》,被陈凯歌夸奖,泪洒现场。


因为我很少受到表扬,你知道吗


2016年,《爵迹》上映三天后,票房远低于预期。


路演时,郭敬明控制不住情绪大哭:


“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继续骂《爵迹》?”


明明是观众骂作品。


但郭敬明总把概念偷换成“我”很惨。


搞得你都不好意思说电影不好看了,好像批评两句你就成了“雪花”。


这一招pua式倒打一耙,把原本自己的不对,变成了对别人质疑的指责。


但观众总觉得哪里不对——


你惨,怪我咯?


这里的卖惨,成了对自己真实水平的掩护。


比如《我就是演员》。


宋妍霏表演完后,委屈地讲述自己试镜时,因为长相太具攻击性而经常被否定的辛酸经历,自己一年多接不到戏blabla。


然而张纪中直接提出了否定,直言宋妍霏接不到戏的原因是演技问题,表演不真诚。


上节目前,宋妍霏最为人知身份的也不是演员,而是穿搭博主。


同一档节目的任素汐


拍完《驴得水》成名后,任素汐有两年的时间没拍戏。


也是接不到好戏。


但任素汐的委屈恰恰相反,是演技好,却因市场扭曲的选角标准备受冷落。


舞台上的这段“诉苦”,任素汐重复了三次“我可以演得很好”。


努力地想向市场证明实力,却更添一丝好演员的悲哀。


也正因此,徐峥才讲出了那句经典的话鼓舞:


好演员的春天到了。


再比如另一档节目:《演员请就位》。


张大大表演结束后,被尔冬升批评是小偷式的表演,硬生生把一出悲剧演成了喜剧。


或许是批得太狠,张大大套路地转移话题,开始卖惨自己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排戏有多辛苦。


又是失眠,又是掉头发,又是上医院检查。


但通通被尔冬升导演驳回:


你刚刚那解释


对我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谁没有压力啊


我们拍部戏没压力吗


而轮到同一期上场的倪虹洁


提到因为年龄,而遭遇的职业瓶颈和失落。


尔冬升的情绪是共情,措辞间,态度换成了安抚。


发现了没。


演员可以惨。


但这个惨,必须是不合理的外部因素,是你本身已经很积极、很努力,却一再被耽误。


张大大呢?


是我没演技,也不想努力提高演技,但你们可不能骂我。


不吃苦就先喊苦。


没实力又巨婴玻璃心。


这种卖惨的本质是,我还没有最轻松地占完所有便宜,我觉得我惨。


03


理解普通人,别利用普通人


Sir绝不是说明星们有名,有钱,就不能说自己是普通人。


相反。


明星一部分的可贵,正是接近普通人生活的能力——


在他们身上,投射着很多人对爱情的想象;


他们新潮的生活方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向往;


他们有时成为公共话题的扩音器,让某些平时无法得到关注的话题被大众讨论。


普通人和明星,本不该有一道绝缘体。


我们关注的也不只是明星的星光,也是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共鸣。


但很多明星一旦摆出“普通人”的身份。


不是理解,而是当成挡箭牌。


比如被批评穿搭风格不时髦,吴宣仪上升到“这个圈子女孩不被善待”。


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简直隔了一堆黑人问号。


普通女孩,面对很多不平等的现象,可以说自己“不被善待”。


但你一个明星,衣品被嘲,为什么就来蹭她们的同情?


早在综艺《让生活好看》上,吴宣仪就说过:


“有人说我穿衣风格太乱,我就故意乱,说我鞋子太花,我就把整个系列全部买下来,依次穿个遍。”


一时间,Sir竟分不清这究竟是公主病,还是凡尔赛(一双9550元人民币)。


但偏偏吴宣仪正投射着一部分流量明星的心态。


发自内心为明星身份骄傲,有着强烈的阶层意识。


既不想反思问题,摆着高姿态,又想和普通人产生共鸣。


明星只有把自己放在普通人的位置,才有机会谈到“感同身受”四个字。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有一幕Sir每次看,都颇为感伤。


按照节目规则,淘汰的姐姐人选会在输的一方中选择,选择标准是按观众喜好度排名。


袁咏琳从一开始就因为知名度问题耿耿于怀。


因为如果按照观众喜好度为标准,意味着自己没半点胜算。


公演前三天,节目组宣布了票选的规则,袁咏琳终于控制不住情绪,跑到走廊里大哭。


事后采访,她袒露十年的时间里,她不断失败,习惯了不被人认识。


但这是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再没有记忆点,就只能放弃做歌手,离开去另一个人生的职业舞台。


观众也顾不上研究袁咏琳的收入多少。


那一刻,她的身份不过是一个努力被现实击败的普通青年。


马伊琍也曾发表微博长文《我们的母婴室》,指出各地母婴室的形同虚设。


“都批评如今的中国年轻妈妈们懒惰不肯母乳喂养、不亲自带孩子,可是现实状况确实是整个大环境不够体谅妈妈们。


......公共场所极缺母婴室供哺乳换尿布,带孩子出来一趟太不易。”


结果是不仅没落得矫情的名声,还一阵叫好。


原因很简单:


这份惨,贴合大众困境。


写这篇文章时,观众代入的身份不是明星马伊琍,而是母亲马伊琍。


明星社交媒体的倾诉翻车,说到底是长期处在虚浮的环境里。


沉浸于万人追捧的“溺爱”,逐渐丧失了接地气的“情绪功能”。


观众有“郑爽日薪208万”的PTSD,艺人也有明星光环下的娇惯。


习惯了高高在上,习惯了受人仰望。


把和普通人一样的待遇,就当成了惨,


所以什么叫合理的“卖惨”?


就是那种惨,不需要你主动要卖。


是我们都能体会的,打通明星与普通人的情绪交集。


理解普通人的境遇,承认自己也有真实平凡的一面,才是一个明星走近观众的前提。


别指望享受着明星的特权,又要来装普通人的可怜。


占有了与实力不成正比的收入,又让辛苦谋生的普通人来共情不知满足的利欲。


怎样才不会被骂?


答案就是:做个人吧。


明白你已经具有了什么不同于普通人的优势。


也明白你无论获得了什么,也终究是与大家同样平等的普通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罐头盖的日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