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日),区委副书记、区长陈玉建主持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闵行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十四五”规划》《闵行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报告。
—— 乡村振兴 ——
《闵行区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闵行将以“三园”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高质量建设“绿色花园”
实施新一轮农业布局总体规划,优化农业政策设计,积极争取打造精品农业目标。一是持续优化农业布局。着力打造“一区”——创建闵行都市田园农业区成为全市绿色田园先锋区;加快推进花漕镇“三块”——精品蔬菜镇片区、马桥镇生态绿色优质稻现代农业片区、浦江镇大支河南岸休闲功能适度的农业生产综合开发片区开发。二是继续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留出耕地,加强投入,引进优质农业企业,重点引导浦江镇大支河以南耕地规整化、碎片化,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三是继续推进农业绿色化、高质量、品牌化发展。四是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数字化发展。五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具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地方产业。
高标准建设“美丽家园”
分类指导农村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通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优化提升保留保护村,探索马桥镇同心村、朱敏村、杜鹏村联动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片区。谋划浦江大治河片区6个保留保护村推进“一带六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片区建设总体方案。二是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为契机,加快撤并村。三是以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和长效管理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环境。
高水平建设“幸福天堂”
着力推动村强民富,努力在全市乃至全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继续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是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三是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四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大力提升农民幸福感。
—— 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 ——
《闵行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表示,“十四五”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的发展目标是以“智慧为马桥,智慧为创造未来”为导向,打造“以产业链为核心、创新链为动力、资金链为支撑、人才链为保障、应用链为体现”的人工智能生态圈,培育具有人工智能特色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人工智能未来城区示范样板。同时,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做好试验区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发展试验区,将城市设计中的新理念、新观点和国际方案咨询成果纳入控制性法规编制,形成城市指引,合理规划空间环境,更好地指导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建筑风格,提升试验区形象,打造特色名片。
二是聚焦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等“四智”产业,近期重点打造‘2 X’产业,即推动产业集聚智能化
零号湾”地区科创项目的产业承接。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人工智能创新资源,集技术集成和工艺优化的孵化器、加速器,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和开放创新服务平台。四是加快区域建设,打造生态环保标杆。推动低碳发展,实现绿色、经济协调发展,将试验区打造成碳中和、碳达峰的样板区,同时融合马桥自然生态优美的特色,兼顾硬环境与软实力,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打造海绵城市、绿色城市。
五是夯实发展基础,打造新基建示范区。初期与上海市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对接,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筑牢数字底座。发展阶段以建设具有代表性新基建工程为重点,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支撑试验区产业发展和应用场景打造;最后形成“研-试-产-用”新基建发展模式,持续引领全国全市的新基建发展方向。
六是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服务新体系。打造试验区的“人文”服务,重点关注招商引资服务、人才招引服务、融资投资服务等。通过不断完善试验区配套服务体系,包括开通园区班车,推出人才公寓,设立产业基金,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提供全方位保障。同时,传承马桥文化底蕴,筹建上海博物馆南馆,提升文化内涵,用文化留住人才。

—— 科技创新 ——
《闵行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围绕建设“全球创新创业新标杆”、“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高地”、“长三角协同创新新磁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引擎”的总体目标定位,重点细化十大指标,力争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00个,市级及以上创新研发中心(含外资研发中心)达到230个,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300亿元,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到8个。
“十四五”期间,闵行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提升零号湾的策源功能,鼓励高校院所突破“卡脖子”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功能,发挥功能型平台对产业的引领作用,做大做强国际技术交易市场;
三是提升高新产业的引领功能,推动龙头建设大企业创新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增强创新主体的研发实力;
四是优化开放共融的创新生态,构筑国际化人才、多元化融资、专业化双创服务高地;
五是营造浓厚良好的科创氛围,提升市民科学高素养,提升科技支撑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水平。通过一批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建设等项目,确保规划有效落地。

—— 智慧城市 ——
《闵行区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主要聚焦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统筹推进城市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为加强闵行区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实现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
规划提出了“新速度支撑城市发展,打造信息基础设施新标杆”、“新模式提升服务能级,推进数字经济上台阶”、“新体验探索数字服务,助力民生应用普惠便捷”、“新应用牵引拓展行业需求,赋能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新意识筑牢网络安全环境,保障区域经济行稳致远”等5个方面16项主要任务。

—— 就业和社会保障 ——
《闵行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在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下,进一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持续优化保障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四五”期间,闵行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进一步健全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深化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探索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能。
二是完善更加公平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确保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平稳有序落实,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大力助推全民参保计划,提升社保经办服务信息化水平,继续完善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体系建设。
三是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劳资矛盾预警预防机制、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探索区域性、行业性以及企业调解组织发展路径,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营造全社会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六项本区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工作项目,包括:实施智慧化公共就业服务建设计划,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计划、南部科创中心实训基地创业服务能级提升计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实施智能化人社服务建设计划,探索实施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计划。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记者:方雨斌
编辑:方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