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建湖未来城一期公寓,建湖创业园公寓

新华社记者张展鹏

南京(CNFIN。COM/Xinhua 08 . COM)-江苏省建湖县近年来鼓励和推动“全民创业”。目前民营经济的四大主要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产业投资、税收收入和就业人口占全县板块总量的70%以上,为如何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瓶颈提供了启示。

--“以大带小”打造完整产业链

建湖县位于盐城市的中西部。十年前,媒体关注“造湖”现象。全县——多名科级干部告别事业单位,投身企业。十年后,这个县出现了新的创业浪潮,参与者更多,科技起点更高,产业规模更大。

统计显示,建湖县仅支持石油装备产业的小企业就有2000多家,支持节能电光源产业的有6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

建湖当地不少企业家告诉记者,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是保持建湖民营经济活力的基础。以石油装备为例,建湖远离油田,不依赖大型钢铁企业,但“无中生有”的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制造业基地。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以小取大”。

20世纪90年代初,陈兆阳、吴启春、朱等人跳出党中阀门厂自主创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他们都已“进阶”进入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50强企业。这些“大”企业带动了当地“小”微企业的建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除了石油设备,节能照明和水产养殖也是同样的模式。

建湖当地企业的多位经营者告诉记者,建湖民营经济之所以充满活力,根本原因是十几年来一天可以发展几个产业,而不是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就赶着去追那些来的快钱的产业,不会引进不合适的企业。专注一个行业,做大多年,再带动小企业,小企业反过来支持大企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作为建湖县石油装备产业的发源地,建阳镇党委书记金明说:“我们不卖地,不搞房地产开发,专心发展石油装备产业,才有今天的收获。”

--搭建园区载体优化创业环境

除了培育“全民创业”氛围,为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湖建还探索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路子,即不断优化园区载体,选择内生动力强的企业,依次在镇、县、国家级科技园孵化,形成层级梯次发展和一整套流程,帮助有潜力的企业度过最艰难的“起步阶段”。

目前,在建湖县15个镇区,科技创业园已实现“全覆盖”。小微企业先就近入园,各方面条件突出的送县科技创业园重点孵化。这个“孵化”不是比喻,而是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体——,占地2000多亩,交租后可落户600家标准工厂,享受生产、教育科研、资金保障、一站式审批等全方位公共服务。

记者了解到,“孵化”完成后,企业有两种途径可以去县开发区、高新区等“自力门户”自主经营;从事——石油装备和节能电光源制造的企业较多,是该县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它们融入支柱产业链,在协同创新中做大做强。

“今年,两大产业基地的规模可达300亿元。创业空间很大!”金明说,简阳镇有一个占地350亩的中小企业创业园。辛克

“在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开始规模很小,甚至是‘作坊式’的,有些没有熬过‘起步阶段’。这种建湖优化载体的做法,只要是有潜力的企业,就不会被埋没。燕丹光电产业园总经理王卫东说,以他的产业园为例,总投资10亿元,集R&D、创业孵化、产品展示、光电产业技术成果交流合作于一体,吸引了30多家各类光电企业合作创新,共同做强。这种模式在湖泊建设中非常普遍,拓展了“全民创业”的空间。

--资金、政策给予“双重保障”

“小微企业升级为一般纳税人,同年奖励2万元。入库税金增长20%以上的地方留成财力,给予三年全额奖励;如果升级为监管企业,同年奖励10万元……”以上就是建湖县为创业者“量身定制”的12项举措。

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同步。今年取消县级行政权力156项,合并8项,下放801项。制定和发布

《全县行政事业性涉企一票收费办法》,支持各类创业主体平等进入国家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


建湖还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个转企”提供税收政策支持。337家企业技改项目全部实施到位,完成投入40亿元以上,实现了“二次创业”。此外,建湖建立中小企业应急资金等“四项资金”,建湖农商行发行“福农通”卡,农户五万元以内贷款到柜台直接办。


在资金、政策的“双重保障”下,去年建湖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4家,累计达374家,新增数列盐城市第一。按照计划,今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000户以上、私营企业2500家,一般纳税人企业240家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业创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最好时期已经到来。”建湖县委书记葛启发说,借改革之东风,建湖正打造全民创业“升级版”,“到2015年,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000户以上,新发展私营企业6000户以上,新增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力争建成国家级创业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