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油热火,深灶铁锅,洋莲炒腊肉,酸汤鱼,麻辣鸡,嘎嘎肉,炒土鸡蛋.做出来的菜很好吃。72岁的张奶奶没有复杂的工艺和精美的器具,在村里洗菜、生火、做饭。烟雾中的衣服和蔬菜反映了每个人记忆中奶奶和姥姥的样子。
人对食物的感情大多是怀旧,这是对童年的怀念的味道。一道菜可以缩短家乡和家乡的距离。the taste黔东农资仓库给自己的介绍就来自于此,用家乡的味道抚慰漂泊的灵魂。
这个Tik Tok账号和33岁在贵州创业的丁朗,72岁在家乡德江县的张金秀奶奶有关联。它与他所爱的人的记忆和62万粉丝的乡愁联系在一起。与蕨根粉、青椒、熏香肠等山货相连,与上万单背后的贪图与舒适相连。
2020年7月起,丁朗在拍摄运营@黔东农场仓库的短视频时,尝试带货,视频重点是张奶奶的厨艺。在Tik Tok电商“区域好货销全国”的支持下,他将让更多人了解山货,了解他的贵州老家,了解商品的GMV,半年时间就带货50多万。今年1月,恰逢Tik Tok电商第一个新春佳节,@黔东农仓通过视频将更多来自贵州的好东西带给全国网友,活动期间销售山货超10万件。
奶奶拌出的蕨根粉
贵州人不蘸水就不会做饭。新采摘的小米辣椒切碎,与新鲜辣椒一起食用。然后加入当地的辣椒,在密封的罐子里腌制发酵。越陈越香。用香菜、洋葱、生姜、大蒜、盐和酱油,混合物就准备好了。蕨根粉用开水浸泡20分钟左右。筷子的芯很软。拿出来。把它和水充分混合。一口下去,又香又酸。丁朗视频中的蕨根粉引起了网友的觊觎。看着他和张奶奶坐在火炉前大口吃着Tik Tok粉的样子,大家纷纷下单。蕨根粉成为@黔东农资仓半年来销售最多的农副产品。一张微单和一盏补光灯,丁朗拍摄了贵州乡村的炊烟和瓦房的古井。“我想让你看看我记忆中乡村的温暖。”
分散的村庄深藏在深山里,德江县何欢村环河沟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一直想给当地人拍照的丁朗来到这里。当时,即使是德江县的当地人也不一定会来何欢村。村里集体养鸡,想找丁朗拍视频,在网上卖土鸡蛋。然而,丁朗被淳朴的村庄和淳朴的村民所感动,萌生了把何欢村和村民作为@黔东农仓固定IP的想法。
村主任带着丁朗进村,遇到了和妻子在家的张金秀奶奶。张锦秀的厨艺被公认为是一位奶奶,村里每一件红白喜事都要请她做饭帮忙。丁朗和爷爷奶奶解释了他们的想法,想先拍一周。张金秀的妻子退休前在镇上工作。她理解丁朗的想法,只说:“没关系,不要在网上撒谎。”
现在他一直像亲人一样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和丁朗一起吃过无数次饭。他还记得第一次品尝张奶奶手艺的感觉。那是在认识的第一周。爷爷从来没有吃过早餐。奶奶一大早给丁郎煮了一碗酸汤面,煎了一个荷包蛋,热气腾腾。
回贵州创业前,丁朗在广州做电商,擅长详情页等平面设计,但对视频拍摄、剪辑了解不多。成为Tik Tok之后,他开始边拍边学,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视频的叙事节奏更有吸引力,直到现在。他还保留着张奶奶做饭,大葱炒腊肉的第一段视频,拍完发现没有声音,只好打了分数。
中高音
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回忆,收获温暖与慰藉。视频承载着乡愁。丁浪将拍摄的做饭、洗菜、吃饭的环境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打造,出镜的厨房用品很考究,基本都是专门回收回来的老物件。也许是一个饭勺、一口锅、一块案板、一个碎花碗,就能勾起人们关于亲情与家的记忆。

300多条短视频里,经常能够看到网友们相似的留言,想到了自己的奶奶、想回家了、喜欢这样有烟火气的生活……还有一个粉丝给@黔东农仓 发私信,说张奶奶做饭的样子让她想起已经去世的姥姥,能不能让张奶奶做个回锅肉?那是姥姥在时,她最喜欢吃的菜。
全村最后亮着的灯
张奶奶在焕河村的民卫井里洗好新鲜的洋荷、菌菜、黄瓜、豆芽,现磨的豆腐,自家养的鸡下的蛋,再下地刨几把折耳根。土锅里烫面烙熟,蔬菜切成长条丝儿,夹起来放在面皮里,倒上几勺蘸水,就是一顿贵州当地的“丝娃娃”。打开抖音@黔东农仓,像是打开一本流动的贵州菜谱。
此前,丁浪没想过通过@黔东农仓 做电商带货。2019年10月,当地紫薯滞销,为了推销德江紫薯,丁浪和张金秀奶奶一起,拍摄了多条用紫薯做饭的视频,在抖音达到1000多万播放量,帮农户卖了5000多单、2万多公斤紫薯。“那时候我们才发现在抖音带货销量很大,内容电商更适合我们。”丁浪回忆着那次契机之后,抖音电商和当地发起了县长直播带货,使用了@黔东农仓 的账号,这更坚定了他们在抖音上卖家乡好物的信心。

中间也走过弯路。“双11”时需求量过大,丁浪没把握住充足的货源,发货慢,为此受到平台的处罚。他和团队尝试过卖鲜货,但周边农产品没有产业集群,大多是农户个体或小合作社生产,货品质量不稳定,也很难批量售卖。之后,他们开始尝试从家乡干货卖起,先保证品质。
物流对电商消费者的体验至关重要,丁浪还进行了多次快递测试,将货品寄往浙江、广东、山西等地,评测拒收、退回、包装完整度、运送时长等环节,以挑选合适的快递企业合作。最后他选择了一家成本高但物流体验好的公司。
丁浪的团队,只有8个人,除他之外都是90后。因为要求大家要一起住在焕河村,真真正正地扎根当地,团队里都是“在村镇里找的年轻人,大家基本上对这块之前都没有涉及,都在学习。”
焕河村传统古朴,老人多,没有商店、没有饭馆、没有旅店,这一两年才修了两个公共厕所。但那里很容易在夜晚看到星星,听取蛙声一片。丁浪一行,是村里不多的年轻人,村民们基本晚上9点多就熄灯休息,四下静谧,只有他们那屋还亮着在剪视频。丁浪说,得喜欢村子,沉得下心才能留下来。

@黔东农仓 的短视频页面里挂着购物车,平时每天会收到源源不断的订单,好的时候,一天就有1000多单。从2020年7月到年底,账号带货GMV50多万,新年伊始丁浪参加了抖音电商的首届年货节,单短视频卖货就超过10万元。比起其他带货主播,“我们真的太初期了,但是刚开始做就有这样的变现能力,已经很好了。”丁浪说,他不着急,会稳扎稳打做好品牌与品控,逐步开始直播带货。
自打2015年离开广东回德江创业,丁浪觉得自己始终没有找到价值感和被需要感,直到在抖音里,和张金秀奶奶做起了@黔东农仓,家乡的美食被更多人喜欢,家乡的好物卖向更远的地方,还有四川和香港的粉丝专程来焕河村看风景,村子成了大山深处的打卡地……丁浪觉得很自豪,他甚至把1岁多孩子的小名,叫作“抖抖”,以纪念自己和抖音相遇后的蜕变。
“拍抖音,我们会一直拍下去,把大家记忆里温馨的农村生活记录呈现出来,把我们的美味山货让更多人吃到。”丁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