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1月15日电安徽芜湖:法院“摆摊”做好群众“应急和希望”
新华社记者张子玉
14日下午,在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鹅桥镇瞑祥社区居委会门口,三山区人民法院的三名法官在两张长桌搭起的临时“摊子”前组织民法典知识问答,居民们围着“摊子”争先作答。
当天下午,在芜湖市镜湖区苏宁广场,10多名评委并排坐在临时“摊子”上,为前来咨询的群众一一服务。73岁的李大爷的遗产纠纷当场调解成功。“我腿脚不方便,多亏这些‘邻里法官’上门服务。”
设立“邻里法官”是芜湖市法院为民服务的创新举措。提供纠纷解决、诉讼指导、司法协助、案件解读、判决后答疑、信访办理、普法等移动司法服务。
“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法院的司法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丁碧勇表示,自9月28日起,每一到两周举办一次专项活动,时间统一定为周六上午或下午,全市法院自行选点,同步进行。
说起这项服务,芜湖市南陵县徐镇镇村77岁的村民刘大爷眼睛都湿了。刘叔叔的儿子因交通事故致残,但肇事者很穷,无力支付赔偿。失去收入来源,欠债治病后,刘大爷一家陷入了困境。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南陵县人民法院主动告知他们有权申请司法救助。经审查,他们获得了3万元的援助,并向上级法院申请了13万元的援助。
“这些法律知识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比如如何让合同签订更加规范,从源头上帮助我们减少诉讼。”芜湖长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和同事们在听了题为《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的讲座后如是说。作为本土龙头企业,长鑫科技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争议。11月14日上午,芜湖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在此设置“邻里法官”活动场所。
截至目前,芜湖市法院此次创新活动共服务群众4338人次,其中化解矛盾56人次,释明案件1315人次,判决后答疑37人次,办理信访14人次,宣传法治2916人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