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导演魏德圣花了几年时间找钱拍电影,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我不是李安。大器晚成不是你成为李安的原因。日本导演是智宇电影《比海更深》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以“大器晚成”为借口不求上进的人。
对于热爱是枝裕和的影迷来说,《比海更深》是一部熟悉的电影。制作简单精细,让人心情阴郁的同时又治愈了。在这部电影中,是枝裕和一如既往地将镜头对准普通家庭。主人公新田是一个贫穷的中年大叔。他在15年前首次以作家身份出道,他的第一部小说获得了小说奖,但此后再没有值得称道的作品出版。为了支付前妻和儿子的房租和生活费,他不得不以“收集材料”为借口,成为一名私家侦探。现实生活中,他处处为钱发愁,但拿到钱后,他瞬间就进入了赌场。
就这样,有很多英雄失意,满腹牢骚。他们对前夫还是有感情的,但要选择和儿子相依为命的前妻。生长阶段懵懂,因家庭关系显得冷静成熟的儿子们,在一个蓄谋已久的台风天,被迫被困在老母亲家中独自生活。他们在试探性地面对对方的感受,但仅此而已。天亮后,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生活,好像有什么在改变,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看完整部电影,一种强烈的无奈感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为什么明明彼此都是很好很善良的人,却无法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呢?或许这就是生活吧,一次错过、一个念头、一次选择都可能让我们的生活走向有了天壤之别。
今天我就从人物性格、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三个角度分析主人公良多是如何从一个年轻有为的小说家变成一个废柴中年最终导致家庭离散。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会谈谈良多的人生经历给我带来的几点思考与启示。
01. 人物性格:良多缺乏责任与担当、不思进取,他面临的不是中年危机,而是自己长大的躯体对缓慢发育心智的无所适从
许多人生活贫困,负债累累。他们不仅无法支付承诺给前妻的每月5万日元(3000人民币)的抚养费,还拖欠了几个月的房租,即将被房东扫地出门。他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去团里母亲家,希望能找到父亲留下的值钱的财产卖掉。
如果拿到奖励不容易,在拿到钱的那一刻,他不是想着把钱存起来付前妻的房租和抚养费,而是想着“来这个地方怎么能不先享受一下呢?”他在短时间内就去了赛马投注场,以为用少赚多赚就能赚一倍的钱,最后血本无归,只好又向同事借了5000元。
在我看来,良多虽然外表上是一个年近五十的成年人,但是其实他的内心一点都没有长大,缺乏成年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与妻子离婚,连每月5万日币的抚养费也总是拖欠;自己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面假装大方要给母亲零用钱另一边又找机会要去偷母亲的钱。就连成年人最基本的自制能力,都需要跟他一起共事的年轻同事给予指点。
作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与其说良多面临的是中年危机,倒不如说是长大的躯体对缓慢发育心智的无所适从。他不断地催眠自己,自己所做的一切——委身于私家侦探社、敲诈委托人获取不义之财,都是为了他的小说梦,殊不知这些都成为他打破窘境的阻碍,也成为他逃避上进的借口,让他看不清楚自己的内心和性格缺陷,导致发出“为什么我的人生会变成这样”的感慨。
ong>02. 家庭因素:父亲嗜赌成瘾、混沌度日,母亲隐忍无原则,都对良多的性格与人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良多的命运走向一定程度上是父母人生的投射电影的开篇从母亲淑子与姐姐的谈话开始。母亲淑子的婚姻并不算幸福,虽然片中没有任何关于丈夫的影像出现,但从种种迹象都可以看出,淑子的丈夫同样是个不思进取的男人,嗜赌成瘾,常年靠着典当过生活,把曾经的大房子都输光了,一家人在一间放张桌子小得只够一个人转身的公寓里住了40年,即使如此,淑子仍然磕磕绊绊地守了他一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良多曾经暗暗发誓,以后万不可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但现实却是,他完全成了父亲的翻版,甚至还失去了自己的家庭。
如果说父亲的碌碌无为对于良多的影响是一种宿命的羁绊,那么温和隐忍又毫无原则的母亲却是造就良多遇事找借口而不是找方法的重要原因。影片虽然没有关于过去的任何影像,但是当良多的姐姐总是带着孩子在娘家蹭吃蹭喝,用母亲微薄的退休金支付自己女儿昂贵的花样滑冰学费,不仅不觉得愧疚还因此沾沾自喜;儿子良多不务正业和丈夫一样嗜赌成瘾,她也不忍苛责一句......从这些片段,我们都不难推测,淑子对其子女是相当溺爱的。
“比海更深“四个字,其实更多地说的是母亲淑子,仅管她说“我从来没有爱过谁比海更深”,但事实上她这一生已经做到了。她默默地守候自己的家庭几十年,在丈夫去世后,又试图在破碎的生活里为自己拼出丈夫的模样,为儿子拼出努力的理由。但是有时候太过毫无原则的爱,谁又能说不是一种害呢?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一个人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自身的生长环境和后天受到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每个人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03. 社会因素:个人理想主义与社会现实主义之间的冲突动摇了理想,让良多陷入了苦闷和彷徨
良多是有梦想的,他有写作的天赋,年轻时候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处女作并获得了大奖,却无法以此为生,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还是能成为一名体面的作家。所以当出版社编辑提出和漫画新星共同创作一套关于赌博的漫画系列,他十分的纠结,本想以自己正在创作新的作品为借口婉拒,又因为“如果接受了,将会有丰厚的酬劳”不得不妥协。
在他看来,纯文学类的作品已经不吃香了,现代人更喜欢看有噱头的轻小说、流行小说,虽然这些在前妻响子听来不过又是“老一套的抱怨”。响子认可良多的创作才能,又希望他能与时俱进,考虑得现实一点。不得不说,这真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悖论啊。
其实不只文学创作有这样的悖论,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无奈的,当两者的矛盾和冲突超过了人们的承受力时,我们常常会产生怀疑自己,对理想产生了动摇,从而陷入了苦闷和彷徨的境地。
但是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因为人们追逐理想的过程就是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旧的理想实现了变成了现实,然后又产生了新的理想新的矛盾,人类就是这样得以不断发展再不断进步的。
04. 基于《比海更深》中男主良多逐渐堕落,变成萎靡颓废的废柴中年的人的故事,我谈谈它对于我们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几点思考
曾经才华非凡的小说家,成了为人不耻的私家侦探,好不容易得到了一笔钱,又希望靠赌来赢得人生,结果却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窘迫。年少时曾经无数次告诫自己不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结果却并没有不同,甚至过得比父亲还不堪,还因此搞得妻离子散。
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是导演塑造出来的,却也是现实存在的,有的人明明拿到一手好牌,却把自己的人生过得一团糟。基于此,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这样三点思考和启示:
①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们更应该学会审时度势,一步步脚踏实地,才能离梦想更近。
良多觉得是因为纯文学不吃香导致他无法实现作家梦,他不屑于与俗流为伍,不愿意转变自己的创作风格,除了抱怨之外,他什么都没有做。他委身成为一名私家侦探过活,寄希望于靠赌博逆转人生,并把这一切美名其曰为是为了理想。
但我想,如果一个作家,想要完全脱离于他所处的社会、所处的时代进行创作,那么他的作品也是没有灵魂没有价值的。作为一个梦想成为作家的人,也不能因为纯文学不吃香,就梦想等着有一天纯文学变得吃香之后才开始写。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都是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实践的,纯文学也好、流行文学也好,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理想和现实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理想本质上也是一种现实,只不过它是指未来的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现在的现实,走向未来的现实。
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先冲入现在的现实,一步步脚踏实地,在现实之路上不断修练,获得实现未来理想必要的技能、技术和经验,你才能离理想更近。
②别把“大器晚成”当作自己拖延、不思进取的借口,实现梦想,除了努力别无他法。
穷困潦倒的良多去找并不富裕的姐姐借钱,但是姐姐太了解他了,是不可能借给他的。姐姐说父亲去世前也来找她借钱,她觉得良多和父亲简直一模一样,不知道羞耻,如果父亲年轻的时候辛勤工作,母亲也不用搬出原先住的大房子。良多却像孔乙己一样强词夺理,觉得自己和父亲状况不同,自己只是大器晚成而已,有一天,他一定会成功的也会摆脱困境的。
有人说很多名人都是“大器晚成”的,比如李安导演,46岁才获得第一次执导电影的机会。但罗马绝对不是一天建成的,能够“大器晚成”的人,是因为他们从很早就是“牛逼“的人。在成名之前,他们在本领域本专业已经累积了足够的能量了,成名只是早晚的事。
但作为良多,15年前将家中成员发生的故事写进小说里得了奖,到15年后,他的创作方向仍是如此,15年,他并没有真正地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努力过,只是一味地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殊不知,实现梦想,除了努力别无他法。
③活在当下,而不是去追逐一些已经失去的东西或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东西,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良多给父亲上香,母亲说:“人走的时候,再深的思念也无法把他带回来了。你应该在人活着的时候,用心地对待他们”,继而又说:“我有时很奇怪人们为何不活在当下,总是追逐一些已经失去的东西或者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东西。不豁达一点,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无疑,母亲是智慧的。所以即使这一生也没有获得过世俗定义上的幸福人生,但她活得轻松坦然,从来不抱怨生活,甚至还能不时地调侃人生。
人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记住了过去那些不该记住的;人生也会有很多无奈,当我们无力改变时,或许选择释然和放下是最好的方式。我们无法预知明天,却可以把握今天,活在当下。那些错过的的、失去的,更是不必耿耿于怀,好与不好都已经过去了,幸与不幸也无法再次拥有。
人生的际遇,或许就像那场台风一样,来过、淋过、湿过,天亮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往昔,我们又该向前走了。
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困境。在逐梦的路上,梦想也常常会与现实发生冲突而感到彷徨。《比海更深》这部影片虽然没有告诉你遇到挫折彷徨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却通过一个普通家庭之间的冲突告诉我们幸福的获得从来都不是“侥幸”的,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创造,活在当下,做好当下,才是获取幸福的不二法则。这就是这个影片带给我的现实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