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基础课个人总结,浙大创业基础课

2019-04-10 09:04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张袁

4月8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正式公布——,“这些上市公司的知名企业家和高管就是我们的管理者”。金勇君第一次拿到这个《2019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校友上市公司榜单》,是ZTVP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发展与联络中心联合举办的。他看了之后被说服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3月28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校友80人担任上市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管理或控制上市公司70家(含a股、港股、美股等)。).

Hikvision董事长陈宗年、总裁胡扬中,浙江大学网络新董事长赵建、总裁张思刚,新和城董事长胡百凡、总裁胡百体,均来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这就让人好奇,为什么盛产企业家的“浙大系”大多来自管理学院。这些人是天生就有企业家的潜质,还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神秘秘方?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刚副教授告诉金勇君,自2017年起,浙江大学每年都会出版一本校友创新创业蓝皮书。统计显示,在浙江大学各院系中,无论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沉淀、双创活动的活跃程度,还是上市公司和创业校友的数量,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都是数一数二的。今年,管理学院首次系统梳理校友成长轨迹。政府公布的管理学院之友上市公司名单只是开始,后续还会有一系列的发布。

237位浙大系企业家与203家上市公司

杭州浙大校友会、浙大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浙江大学校友创新创业蓝皮书》显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据保守统计,上市公司担任浙大企业家的创始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管理或控制203家主流上市公司(包括a股、港股、美股等。).此外,200多名校友管理或控制着200多家新三板企业。为什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个学院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浙大系”创业成就的背后,有双创新的基因和土壤。浙江大学是我国最早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高校之一。管理学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科学管理系的学校,那一年还是1979年;1999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竺可桢学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创新创业管理强化课程;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设创业管理一、二级学科,获准设置创业管理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创业管理硕士、博士学位的办学单位。

郑刚告诉金勇君,浙江大学一直坚持强化学科、整合专业、深化辅修课程、普及通识、支持实践,在全校22个院系开设了100多门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主题也渗透到越来越多的专业教育课程中。去年12月,郑刚领衔的《精益创业》课程在中国高校MOOC和智慧树平台正式上线。此前,由他带领的教学团队开发的《创新管理》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入选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成为浙江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第一门国家级海量开放在线课程。

中国很多一流企业家都不是读MBA的,比如马云,

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822544" qid="6537280281554998531" mention-index="0">任正非。到浙大管院到底要学什么?学习MBA还有用吗?很多人提出疑问。浙大管理学院院长魏江的回答是:有用。学习会让你有高度的非对称战略思维方式。很多一流企业家确实没读过MBA,但他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创业基因。


眼下,你看到的这一长溜闪光的名字背后,正是浙大近20年创业教育和生态体系建设的厚积薄发。


神秘的浙大强化班,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浙大管院EMBA课堂


3月25日,浙江大学校友总会推送了微信《从创业到创业板,浙大校友方毅带领每日互动成功上市》。涌金君的朋友圈里也被方毅和夫人张洁(人称“花姐”)的照片刷屏。


方毅与浙大的缘分开启于1999年,他以“保送生”的身份进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2001年,方毅进入竺可桢学院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ITP),2003年保送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


方毅读过的浙大强化班(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简称ITP)堪称是培养创业家的“黄埔军校”,20年来培养了上千名具有很强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其中有约200位创业者,时不时就有人去交易所敲钟。


方毅读书的时候


浙大强化班每年从全校理工农医等各个专业逾5000名二年级本科生中选拔,共招生40人。“这个班集结了浙大一批优秀学子,是唯一一个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的全国十佳班级。这个班有非常好的历史传承,现在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浙大管理学院吴晓波教授曾不无自豪地跟涌金君历数过一串得意门生的名单,比如创办汇量科技的段威,比如第三届浙大强化班的班长个推的方毅。


方毅的夫人张洁也很厉害,是涌泉基金发起人,个推联合创始人,梦想小镇湾西加速器创始人,但她是2002级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文科班,只能算家属。还有“快的打车”的创始人陈伟星,当年也是主动来强化班旁听创新创业课程的,一直在创业的路上奋斗着。


方毅全家上市那天的合影


这些成功的创业家经历了怎样的魔鬼训练?涌金君打听到,在学校的时候这40人在保证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要参加历时两年(自2010级开始为两年半)的强化班学习,而这个班集结了堪称全校最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阵容。


1999年,创办浙大强化班的三位管理学院教授都是我国创新创业研究与教育领域的著名专家:吴晓波(管理学院前任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魏江教授(浙大管理学院现任院长)和原浙大管院教授陈劲,班级主要指导老师之一是浙大管院寿涌毅教授。


创业者是天生注定适合闯荡的吗?教授们沉吟片刻回复涌金君,这些孩子身上涌动着创新的基因,有不走寻常路的勇气,有天赋,经过专业教育的加持,勇于实践,推动他们勇敢创业创新。


郑刚统计过,浙大强化班20年来的创业率近20%,远高于全国和全校创业率平均水平。当然,这些创业者中失败的人或许更多。在师者眼中,跌倒了并不可怕,创业失败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个失败者。


很多创业项目失败,其实本质上因为缺乏创新,是基于模仿进行同质化竞争,技术、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等方面缺乏差异化。而浙大在培养学生时,重在提升其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强调做基于创新的创业。将来学生无论是否创办公司,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高校是否应当坚持创业教育?吴晓波认为,以一流大学平台做支撑的全球青年的总互动和整合创业,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以一流大学所牵引的以创新驱动的创业,也正在成为一支强劲的力量,注入到经济当中。


从生存型企业家、制造型企业家,到紧随型企业家,再到IBE型企业家(Innovation based entrepreneurship),如今浙大的创业教育已进入4.0时代。让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种下希望的种子,未来会涌现更多的好公司,创造更好的明天,这才是浙大管院教师们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