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
2013年,由黄晓明、大卫、邓超主演的青春励志剧《中国合伙人》,一度点燃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创业热情,让课外辅导班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开设辅导班似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无非是提供一个位置,安排几个老师,招生,提高分数。太完美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在年轻人将辅导班创业视为“朝阳产业”的同时,舆论却单方面批驳辅导班给孩子带来的身心伤害,一系列“禁止令、补充令”相继出台,划出了行业的“红线”。“办辅导班有前途吗?”类似的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困惑。
就目前而言,辅导班既不是“朝阳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而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曾经,在应试教育时期,为了开发孩子的个性潜能,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家长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校外,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比如英语、武术、乐器、科学等等。如今,从溧阳疯狂英语到新东方职业培训学校,课外辅导已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的培训、管理和发展模式。
然而,课外辅导虽然好,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众多的辅导班干扰了学校的系统教育,过多的课外辅导占用了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收费不合理现象严重,教师考核不严格,内部管理混乱。很多辅导机构以“赢在起跑线”、“促优培优”、“对口培养”等各种名目吸引中小学生,有低龄化、向儿童扩散的趋势。
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承受着经济、精神、体力、实践等多重压力。他们咬紧牙关,坚持“不进不退”“赢在起跑线”的理念,或者听各种花招诡计,拖着孩子废寝忘食,有的甚至听天由命。
因此,出现了“在校放羊”“校外杀人”“刷机”等词汇,既是对辅导班的讽刺和不屑,也是对素质教育的呼唤和期待。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教育培训规范化管理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教育培训信息服务体系,引导教育培训市场有序竞争,为辅导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辅导机构要转变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处理好办学与“赚钱”的关系,着力提升培训质量。
如今大学生敢于、勇敢、愿意自主创业是好事,选择辅导行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做教育辅导不是刷分数,而是查基础教育的差距,在兴趣教育上扬长避短,在情感、智力、叛逆、金融、商业等教育上因材施教,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提供科学的指导.
辅导不是学校教育的重复、强化、升级,而是优势互补的辅助教育。酒不怕巷子深,所以要做好教育,顺便赚钱,选择辅导行业,所以一定要做好教育,做优工作,做价值。好与坏并不是辅导班的同义词。我希望未来的辅导社区能够向社会和世界呈现出一种相互竞争的新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