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稳大局。就业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源泉,是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支撑。它连接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企业经营与宏观经济是一个需要统筹推进、多方联动、协同发挥的系统工程。
注重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培训,为高校毕业生踏出校门积能蓄势。's提前成熟的职业规划将对未来的就业创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和实效性,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有力抓手。
减税降费助力高校毕业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创新方式方法,整合就业信息网等社会招聘平台资源,利用新媒体等渠道,及时为每位毕业生推送高质量的岗位信息,促进供需对接和人岗匹配。注重稳岗扩岗,落实降低保险费率、减税、稳岗补贴等政策,稳定现有岗位;支持用人单位通过业务培训、岗位培训、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就业大学生进入角色、适应工作。
通过搭建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平台,拓展“就业互联网”新模式,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开路搭桥、保驾护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4小时在线校园招聘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完善的就业创业保障机制。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一站式”联合办公,将结算、参保登记、申请公租房等高频事项纳入联合办公范围,多部门、多窗口、多材料一次变成综合窗口。同时,地方高校与教育部联合举办教育、医疗、建筑等方面的线上双选会和线下招聘会,精准服务学生求职需求。
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已经将基于项目的免费培训扩展到宁波的所有工人。支持企业按程序设立职工培训中心、技工院校和企业大学,面向社会开展培训评估。每两年绩效考核后,对符合要求的给予奖励,鼓励行业(企业)、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职业培训(考核)。
加大对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高校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帮助学生推广和落地创业项目。个别高校专门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推出创业培训项目,不仅开设多门相关课程,还提供专兼职导师,提供创业空间,设立创业基金。
在加强帮促困难群体,为基层输送人才。,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方面,教育部实施了提高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行动,积极帮助弱势群体,宣传就业政策。同时,积极引导更多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引导毕业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大学毕业生能否获得高质量就业,表面上看是个人的事,但实际上关系到民生和人力资源配置,引导毕业生围绕城乡基层社区的各种服务需求找工作、创业。教育部积极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指导地方高校组织开展“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招聘工作,为基层输送更多人才。
就业是民生之本,需要统筹推进,结合各方努力。树立正确的就业导向,帮助毕业生树立市场化、社会化的多渠道就业观念;加大对就业权利保护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