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好朋友请我吃饭。到了那里才知道朋友想咨询我开店,因为我之前一直开连锁店,问我需要准备什么。
这增加了我的好奇心。我问他以前做什么。他告诉我他是一名景观设计师。我问他为什么要开店。他告诉我,他童年的梦想是拥有一家自己的商店。我问他为什么不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不成立设计公司,他告诉我这个领域很难等等。
做景观设计师很难!
就这样,我瞬间明白了,很多人创业都是为了一些感情。而且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从事的行业比自己想创业的行业更难。
这就不得不说一句广为人知却又常被忽视的话,“你只能在你的认知范围内挣钱,靠运气挣来的钱,迟早都会赔进去”。
愿意创业不愿意打工是很多人的梦想---在他们看来这就意味着离时间自由,金钱自由不远了!
我们常说“理想是充实的,现实是骨感的。”不管感情有多好,都需要物质基础和创业能力。
有些人天生就擅长做生意,有些人则想和自己的“小资产阶级”做生意。
“小资”----只是代表了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不代表拥有这样的生活就可以创业。
也就是说,不愿意工作主要是看成功的企业家过着自由时间自由金钱的生活。如今,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小说,都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开着豪车,吃着豪华自助餐,住着宽敞的房子。让很多人以为只要创业,就能过上老板的这种生活。
我不是说工作比创业好。我只想说,创业初期需要调整心态,因为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想要完成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怎么调整心态呢?
首先,你要对你想启动的项目有一个了解——这个了解的意思是:你对这个项目了解多少?有多少成功的案例?有多少案例失败了?你在这个项目中有什么优势?
其次,你想创业的项目有一个基准——基准就是你想向谁学习。学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另一件事是分解你想开始的项目——你如何完成它?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第三步是什么?等等
最后,你应该为你的创业项目准备一个备胎——这个备胎是在之前的方法和步骤什么都完成不了的情况下,有第二个计划。
当你完成这个后,你就会充分理解这个创业项目,调整心态。这个时候,你的心态会比只是“感情”平和很多。有时候我们对“感情”无能为力。比如影星李投资的雪山镇,充满了李的“情怀”。当时理想中的黎雪山艺术小镇,是艺术家生活工作的天堂,走的是高端路线,百万起步的房子,完全脱离现实。
所以真正想创业的人,首先要提高认知,不能因为不愿意工作就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