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记者黄玲玲
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11岁生日。十一年来,创业板公司数量从28家增加到871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1.42%,总市值10.40万亿元。创业板公司平均营业收入由2009年的4.7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0.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5%。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19年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公司有57家,市值超过300亿元的公司有52家。
今年,创业板迎来了——试点注册制的重大改革。改革后的创业板开启了推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勇敢地承担深化改革的使命
2020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改革正式启动。深交所扎实推进,只用了119天就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8月24日,首批18家创业板注册企业顺利上市。
一方面,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以注册制为主线,在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等领域全面推行注册制,设置多元化、丰富化的上市条件,进一步提高创业板的包容性和覆盖面,系统完善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增量存量”改革,在制度适应、新旧衔接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性安排。让包括股票在内的市场主体增强改革的获得感,为整个市场实施注册制积累经验。
截至目前,创业板已受理423个、223个、12个IPO、再融资、并购重组项目。创业板聚焦“三创”“四创”定位,有近70%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公司位列首批申报企业,也有将传统产业与新经济深度融合的行业龙头企业,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强大活力。
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十一年来,创业板不断完善资本工具,助力企业做强做优。截至目前,创业板IPO融资金额已达4889亿元;累计257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304笔,募集资金2863亿元;312家上市公司共实施单笔重组计划444笔,涉及交易金额4144亿元,募集配套资金超过1382亿元。创业板注册制首个小规模快速融资项目,从提交申请到注册,仅需8个工作日;第一次重整申请、审查和登记实际上只用了31天。
随着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投资者也可以分享新经济增长的红利。十一年间,创业板公司累计分红近1900亿元,占净利润比重超过25%,实施股份回购121亿元。657家公司复权后,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超过100%。此外,49家公司被纳入MSCI指数,196家公司被纳入富士罗素全球指数。创业板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如今,创业板已经成为创新创业企业的聚集地。创业板公司年平均R&D密集度超过5%,高新技术企业802家,占比92%,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69家,占比65%。696家公司拥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技术,100多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展望未来,深交所表示,将紧密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守阵地,深化改革,使创业板更具优势和特色,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流通。
本文摘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