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日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岩崔峰通讯员党李明
初秋的时候,群山空无一人,静悄悄的,它们在我的山谷里是多么的绿啊。草闻起来很淡,森林里到处都是昆虫和鸟。环顾四周,郁郁葱葱的杨树林下,一大堆蓝、粉、黄三色的绣球花正悄然绽放。
8月9日,大河日报记者驱车前往济源市刘成镇张河村沃丹坪自然群。记者看到,这片20亩的绣球花田,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于镇张河村的女村民程的花卉种植基地。此外,该种植场还种植了北美冬青、芍药等10多个花卉品种。
程,80后,镇张河村人。目前,她除了在当地经营花店外,业余时间还在家乡的山坡上承包了40亩地,种植了3万多株绣球花和2000多株北美冬青,预计年产值可达110万元。
她想回老家创业稳定。2013年11月,她先在市区开了一家花店,从事鲜切花生意。随着对花卉的了解,她越来越喜欢这个行业,开始对花卉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自费外出学习。
两年前,得益于绣球花的成功试种,她对冬青和绣球花这两种新树种的大面积种植充满了信心。2019年10月,她回到村里,大胆承包了村里山坡上的40亩林地,成为一名发展花卉产业的花农。
在外人看来,一个女孩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愿意回到山沟里吃苦种花,这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在程看来,这是一件很正常也很符合逻辑的事情。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在这个山沟里长大,从小就背着柴火种庄稼,对山沟里的一切都很熟悉,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位80后“花农”的创业之路充满了各种挑战:为了尽快让鲜切花种植项目落地,程曾多次到访山东、江苏、云南等地;绣球种植对土壤pH值有一定的要求。程邀请专家对土壤进行测试;今年上半年,天气干燥,绣球种植岌岌可危。程买了水管,和工人一起买了水管,从早到晚吃住在地里给他们浇水照顾.
在刘成镇政府和张河村委会的关心和帮助下,截至目前,她已培育出3万多株绣球植物和2000多株北美冬青植物。预计年产值可达110万元。
没有人知道,乐观活泼的程心中有一个大梦想。她希望有一天,位于山沟沟的张河村变得热闹起来,变成一片花海,成为一个美丽、宜居、养老的地方
“三年之内,让这里先成为花海;五年内,要通过赏花促进旅游,发展民宿;十年之内,让它成为文化旅游休闲养老基地。”程对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