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也带动了相关酒店行业的不断发展。在IT桔子数据库中搜索“酒店”关键词,有1150条相关内容,近600条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公司信息。
今天,我想谈谈“创业教父”戚迹。从预订到入住旅游酒店,80%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1999年至今的17年间,他先后创立了携程、如家客栈、汉庭三家上市公司。2015年,携程收购鳄龙,拿下去哪儿。鳄龙新任CEO是戚迹的小舅子,而携程前副总裁郑南雁创立了7天连锁酒店,成为中国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酒店企业。
除了创业,戚迹还是天使投资人、立山投资公司CEO。比如今年才50岁的戚迹,至今仍被誉为成功的连续创业者。
这份材料来自媒体的公开信息,是关于戚迹在酒店业的三次创业、自我“竞争”和心态转变。
“携程四君子”从创办到出走
1999年5月,戚迹与梁建章、沈南鹏和范敏共同创建了Ctrip.com。这四个人按照各自的专业分工。戚迹是总裁,梁建章是首席执行官,沈南鹏是首席财务官,范敏是执行副总裁。这是今天互联网会话中大家都知道的黄金搭档。它叫做“携程四君子”,说他们开创了中国的在线旅游行业一点也不为过。
决定创业后,他们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98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391亿元,同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126.02亿美元。同时,中国已被世界旅游组织确认为21世纪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但在运营上,国内旅行社的接待人员数量和盈利水平连年下滑,毛利率不足10%,全国旅行社市场总份额不足5%,剩下的95%都是个人客户。
戚迹和其他充满创业热情的年轻人决定在中国做一个向大众提供旅游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服务于这95%的散客。,相聚
当时还是中国互联网的起步阶段。通过在美国的学习和耳闻目睹,戚迹认为,互联网给创业者带来的机会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还包括“体会互联网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整合传统产业非常有用”,就像我们现在的“互联网”概念一样。
深知这一点的戚迹,将互联网与传统旅游相结合,整合全国各地的旅行者,通过平台与酒店、航空公司下单,开创了线上旅游的新方式,成为携程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003年12月,携程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早在1999-2000年,包括携程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了疯狂烧钱模式,不安的季琦开始寻找新的公司盈利途径。
偶然与必然,如家崛起和扫地出门
携程的营收主要是通过订飞机票、订房和订购旅游线路这三个主导产品实现的,其中订房收入约占总收入的 80%以上,是一个需求极高的市场。而创建“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也是因为一组数据带来的“偶然”。
2001年,携程网的一位网友在网上发了个帖子,抱怨说在携程上预订宾馆的价格偏贵。这引起了季琦的注意,他对携程网上订房数据情况做了分析,发现客房价格比较便宜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卖的特别好,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季琦发现,相当数量的业务出差人员为企业中、低职位员工,出差补贴都有一定额度,通常一天吃住总额在二三百元上下;另外,假日期间,为数众多的散客旅游也偏向于选择价廉物美的居住场所,舒适享受退居次要地位,简洁干净成为首要条件。
季琦马上抓住了这个创业机会,利用携程庞大的订房网络、运营能力和融资能力,搞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
2002年,季琦创办了“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并很快保持了15%-20%的高利润率。
可惜,没过多久,传闻季琦被创业团队强行撤销CEO职位,并签订了竞业协议,两年内不得从事经济连锁酒店行业。
再他离开后的2006年10月,如家酒店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重回市场,做出汉庭
等季琦2007年杀回市场,如家已经上市,携程前部下郑南雁创办的7天也已经有100多家店,季琦压力很大。他说过,三家公司自己所占股份比例不同,就是最大的不同。虽然季琦也多次说过,兄弟之间避免残酷竞争,但两次在IPO之前从创业团队退出,再度杀回连锁酒店行业,他必然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具有影响力的公司。而汉庭就是季琦最坚定的王牌。
季琦很是着急。那时他脑袋中的目标,就是要把汉庭做成世界级规模的公司,而实现的愿景就是要把企业迅速膨胀、做大。这是当时季琦对一家优秀的经济连锁酒店的误读。
焦虑的他进行过盲目的扩张, 只顾规模,不顾商业规律,跑马圈地,资金链受到影响。后来回忆起那一段时间,他庆幸自己能够“悬崖勒马”。
季琦说:“汉庭做了几件错事,第一件事情就是收购。当时我们钱也不多,收购不起大的公司,只能收购一些小的连锁酒店。有的只有三四家店,租期也就是八年十年,当年我甚至不太考虑这些。”
第二就是进入一些不该进入的城市,比如南宁、桂林,按当时来看这就是三线乃至四线的城市。我们还签了许多高价物业,比如义乌店,一平方米租金一块钱,非常贵。后来调整时,我们在南宁停了一个店,在桂林的店停了几年之后才又开。
这样的错误,07年汉庭犯了许多。只顾规模,不顾商业规律,那一年汉庭换了三个CFO。并不是我对CFO不满意,在公司一味的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时候,很难有CFO能承受住这些。”
另一个对季琦重要的影响,是09年4月,季琦和保罗·杜布吕(世界酒店大师、法国雅高集团创始人)的会面,他说“规模不重要,质量最重要”,这话就像打雷一样印在季琦脑子里。
见到杜布吕那天,季琦问了他几个最困惑的问题:“中国市场同行拼命发展你怎么看?如果都是直营,市场规模、品牌影响力是不是太小?”他全部用“速度不重要,质量最重要”这句话来回答季琦。
彼时汉庭的调整已经开始,可在季琦的脑袋里还是觉得好的公司就是大的公司。季琦没有那么自信,甚至一边做一边怀疑,这样做对吗?
刹车从季琦自己开始,还得一层层贯彻下去。
经过调整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不一样了。当回归到事物的本质,就会有一种“对了”的感觉。季琦坦露心声:“我回归到汉庭的本质,做内在的提升,感觉就对了。经济酒店行业‘做’和‘做好’差别很大,原来我就是‘做’。客人来了也能睡觉也能上网也能洗澡,但是做好就非常不容易。为整个酒店铺设无线网络、在床头设置网线,包括我设计的卫浴双开门,每一项投入成本都很大,这些细节多了累积起来,客人来了感觉肯定就会不一样。”
如果没有那一次的及时转型,没有汉庭的今天。
任何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从错误中成长,一定是走过一段成长曲线,所有的伟大都是从混乱中产生的。
都说季琦是酒店业“创业之父”。然而,如今的季琦却想从一个连续创业者,蜕变成一个百年企业的缔造者。
先后将携程、如家、汉庭三家公司推向纳斯达克。季琦表示不会再做第四家、第五家上市公司。“华住(即是汉庭)才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华住不仅要做中国的酒店集团,还要做世界的华住,华住要打造一个开放、协同、共荣的酒店业生态圈。”
经历过数次成功的创业,亲手创办的企业直接的相互竞争,多次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季琦会成功将汉庭打造成一个百年酒店业生态圈吗?未来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