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南京农业大学办事大厅 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

新华网南京3月30日电(记者陈希源)“这个小程序可以准确定位田间,看到每块田的麦苗。”江苏省兴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站长陈春声近日向记者演示了“江苏稻麦生产服务”小程序。

这个小程序是由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所设计的。该院副院长田永超教授告诉记者,现在是小麦抽穗的关键期,小程序里包含了今年2-3月的麦苗数据和田间管理建议。

“疫情期间,农技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种苗。”田永超表示,科研团队组建了“天眼网”,并对卫星遥感、无人机、田间物联网传感器等11项技术指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如苗木生长、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等。都是通过可视化的苗图手段呈现出来的。

“以前一个农业技术员一天最多跑两三个县的田,得到的数据也只是单点上的。苗情图可以对全省各地的苗木进行分类归类,全面、准确、一目了然。”陈春声说。

田永超介绍,按照生长由强到弱的分类,用蓝、绿、红三种颜色分别代表第一、二、三类苗。今年2月,江苏部分小麦产区受到不同程度冻害。从图中可以看出,苏北部分地区红色较多,代表三种苗木比例较高,生长不良。兴化以蓝绿为主,说明成长乐观。

“我们去兴化等地确认,小麦生长情况与苗情图一致。”田永超说,“这样,农技人员拿着‘图片’就能准确地‘开处方’。淮北西部丘陵多,需要补充水肥。但兴化有些地区正在蓬勃发展,可以放慢速度,少施化肥。”

根据专家建议,兴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全市农业技术人员和种粮大户提供线上指导。近一个月来,三类苗占比明显下降,一、二类苗占比接近90%。“要努力实现小麦生产全过程智能化管理,告别‘拍脑袋’、‘凭经验种地’,用差异化、精细化田间指导带动更大面积提效增产。”田永超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