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硬件产品设计 软硬件开发

在中国百年奋斗历史中,诞生了一批世界级企业。华为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018年底,董事会通过了投资20亿美元提升软件能力的决定,在5年周期内,软件工程能力将升级到更高水平。通过软件升级,可以减少对芯片的依赖,创造差异化。我们也在寻找软件机会,增加投资,提高软件和服务收入的比例。”在2021年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主席徐志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华为将加强软件能力。

近年来,华为的文化在应对外部冲击的过程中不断演变。除了架构和系统的更新,华为正在从硬件巨头向软硬件巨头转型。以火热的鸿蒙为例。鸿蒙宣布之初,业内的问题是:华为真的要做软件吗?如今大家都在关注鸿蒙生态的建设,华为也进一步展示了打造软件生态的决心。

“华为和蛭形轮虫一样,都是单基因培养,需要多基因冲突、多基因融合才能产生突变。这些突变有利于潜在的爆发。”近日,在华为发自内心的社区发布的《任总与2020年金牌员工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任表示,“华为文化是一个单一的基因链,推动变革必然有冲突。发自内心的社区,随处可见的咖啡馆,AT的任期,专家委员会的任期制度,董事会/监事会的任期制度.都改变了单基因遗传,防止熵增、沉淀和退化

华为积累了长期的工程软件,但华为仍在探索直接面向全球开发者和消费者的C端软件平台的路上。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华为在软件领域的创新、鸿蒙的成长和生态建设,为华为引入了新的基因,反过来又推动了华为内部管理的改革,重塑了其组织文化。随着软硬件的进一步融合,华为越来越开放,华为正在全球小众中重新定位。

华为正在从硬件巨头向软硬件巨头转型。视觉中国

鸿蒙进化

华为曾经以分布式基站的创新技术打开了欧洲通信市场。在目前的手机市场,华为以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应对了一些外部压力。

随着系统的迭代,鸿蒙将逐步应用于华为手机、华为手表、华为智慧屏、汽车领域和智能家居。今年的一个重要节点是,6月2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2.0,并公布首批18款可升级机型。同时,华为也在推进鸿蒙的相关开源项目。据极光大数据显示,从6月2日HarmonyOS 2.0发布到6月15日,通过整合公测版和内测版,升级用户数已经超过1800万。

在芯片被封杀的情况下,鸿蒙是华为手机业务的突破口,也是华为面向物联网时代的解决方案。从通信业务到手机业务,华为在软件业务上拼了老命。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表示,鸿蒙并不是想成为另一个安卓系统,而是一个物联网操作系统。“我们希望解决所有物联网硬件设备配备一个操作系统的系统的问题。硬件制造商在生产不同的硬件时,不需要切割或寻找新的系统安装。”王认为,更重要的是,HarmonyOS为所有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分布式的编程框架,让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熟悉的高级语言和一次编写的业务逻辑在所有设备上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共享隔离设备上的生态。

根据华为此前公布的计划,2021年保守估计连接鸿蒙系统的外部设备将达到1亿台,今年的总体目标是覆盖3亿台鸿蒙设备,其中华为自有设备2亿台。鸿蒙生态的市场份额为16%,16%是华为提出的关键“生死线”。

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做一个操作系统技术上不难,生态是核心。生态学的广度、深度和复杂性远远超过所有单项技术。此外,如果生态不能应对产业发展和变化的机遇,就很难成功构建生态。鸿蒙生态的打造将是一场长期的战斗。

在物联网时代,要创造新的操作系统秩序,构建新的生态,挑战是巨大的,需求也是巨大的

的人力和资金资源。以Windows为例,2006年微软在中国发布Windows Vista版本、Office System和Exchange Server时,其时任高管就表示,这三大产品的总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而Windows更新一个版本,需要适配海量的软硬件、支持庞大的用户群体、维护多个历史版本,都需要投入不菲的资金量。再比如,Linux虽然是一个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但全世界的组织都对Linux开发进行了大量投入。2008年,Linux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表明,Linux社区发行版Fedora 9要花大约108亿美元。


华为也不遗余力地投入研发资源。华为消费者业务掌舵者余承东曾表示,华为已经在HarmonyOS上投入几十万研发人员和超过千亿元的资金。鸿蒙还在不断进化,这一场持久的技术和生态比拼,新的故事才刚刚掀开。



软硬件“异类”

围绕着鸿蒙操作系统的种种策略,华为已经准备许久。一方面是在2016年,华为就开始了操作系统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是在打压之下,2019年华为迅速集结,“松湖会战”解决移动端生态的问题。


时间线回到2019年8月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当时万众瞩目的HarmonyOS正式登场,向外界展示了华为发力软件层面的决心。而构建移动的生态,只有操作系统还远远不够,对标谷歌移动服务GMS的HMS,刚刚起步。为了快速攻坚HMS的技术,两个月后的金秋十月,华为召集了公司全球的2000多名工程师,集结于华为的东莞松山湖园区,迅速组成新的千人团队来共同研发。再加上鸿蒙等整体软件的员工,人数就更加庞大。这场“松湖会战”对华为有重要的意义。


以往大家熟知的华为是一家硬件盒子公司,听闻华为要开发操作系统,外界的疑问是:华为的软件能力行吗?而很少人知道华为在软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只是软件能力集中在系统软件层面,和华为自己的硬件搭配,再对B端客户(运营商等)进行销售,并不单独对第三方销售。这一类型的软件在华为内部被称为工程软件,长年以来华为已经培养了强大的软硬件结合能力。


但是这一次,华为要挑战的是面向C端的软件,这也是在硬件之后,华为再次以B端基因挑战C端产品。从B到C,对于华为的团队管理、华为工程师的思维转换,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前就有华为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么多公司都想建立生态系统,其实都是铩羽而归,华为搞生态能不能搞得起来,大家心里其实是打鼓的。”


一位软件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世界上做操作系统的公司很多,比如微软为代表的软件公司,脱胎于IBM的硬件基础;苹果是软硬件结合最典型的公司,硬件产品和操作系统一体化,是移动软硬件结合的王者;安卓懂软件,堪称移动互联网时代之王,为谷歌带来流量。他们三者都有不一样的成功。而华为是一家硬件基因的公司,进军操作系统领域,将开启新模式。苹果的壁垒不必多言,微软在PC端依旧制霸,谷歌没有历史包袱走纯开放的流量模式,华为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径备受关注。


这场软硬件市场的竞争,华为堪称巨头中的“异类”,面对着强烈的外部影响,华为不得不开启新的转型,边打鼓边奋斗地开辟新的“软”赛道。这也是华为再次自我挖掘、自我定位的历程,而前进的方向是学习谷歌苹果微软模式,还是融合自成体系,都等待华为给出答案。对比来看,微软、谷歌、苹果在历史上都有大的转型时期,但是鲜有华为这般面临如此复杂艰辛的内外局势。


转型剧烈,间不容发,硬件基因加上软件新能力,华为正在新一轮的蜕变之中。


任何杰出的世界级企业,都要经历磨难。我们相信,无论怎样的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创造,在新的伟大征程中,会有更多的华为在中华大地涌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