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到大宗商品价格,指出鉴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应及时运用RRR减仓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目前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产业链中下游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遏制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财政货币政策相继推出,试图稳定中小微企业基础市场。
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部分品种价格创历史新高,加重了行业中下游负担,对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财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吴朝明对CBN表示,疫情后国内供应恢复持续快于需求,中下游企业难以将原材料涨价压力传导至终端消费,利润率受到挤压,生产投资意愿减弱。行业中下游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经营受到冲击,将直接影响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收入稳定。
从工业利润数据来看,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4%,但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矿业和原材料制造业。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大多生活在产业链的中上游,而民营企业大多生活在产业链的中下游。5月份,民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在四大企业类型中排名垫底,仅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的三分之一。
根据制造业PMI数据,6月小企业PMI为49.1%,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中型企业采购量指数均大幅下降。
英国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厚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在此背景下,尽管海外需求强劲,出口基本面良好,但中国新出口订单已连续两个月低于门槛。如果新增出口订单继续下降,将会影响我国出口增速,进而对宏观经济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泛滥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及时运用RRR减仓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吴朝明告诉CBN,应用RRR减量的目的是缓解中下游中小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从而实现“六稳六保”的目标。RRR下调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稳定广大中小企业的基础市场,为“六稳六保”工作保驾护航。
对于降低RRR的方式,吴朝明认为,“普惠金融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过高,会适时出台。国务院提出的RRR降息,目的是精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所需储备的目标削减
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得到初步遏制
近几个月来,一些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引起了市场和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自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三次点名商品价格上涨以来,NDRC、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已调查并采取措施遏制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
ze:15px;">6月份,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与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派出多个联合工作组,赴有关省份就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问题进行调查。此次调查详细了解有关企业参与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交易情况,并听取中下游企业对上游供货数量和价格变化情况的反映,以及有关打击投机炒作、保障市场供应的建议。工信部6月21日召开的部分省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座谈会指出,国内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供需、行业、区域和企业之间的结构性分化仍在延续,需求持续恢复仍受到制约,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下游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成本冲击持续显现,一些苗头性问题和风险隐患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价格快速上涨得到初步遏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6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99.7%,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下跌。
6月制造业PMI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由升转降,分别为61.2%和51.4%,低于上月11.6和9.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看,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继续攀升外,其他行业均明显回落。从出厂价格指数看,大部分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幅度较大,均落至收缩区间;但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仍高于70.0%,产品出厂价格继续上升。
郑后成指出,近期我国采取多种政策保供稳价取得了一定效果,价格出现回落但短期内仍处高位。比如,作为“1号”大宗商品,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取决于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原油供给、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元指数。
业内分析,短期内受政策、供需、原材料价格、市场预期和期货等多重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将呈现高位震荡趋势。但长期看,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财政货币政策恢复理性,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至合理区间。